手携飞帜上骚坛,诗笔文心两屈盘。才并长卿工赋易,人同平子遣愁难。
岂徒饮酒称名士,只合高歌配冷官。我亦千金珍敝帚,几回拂拭待君看。
猜你喜欢
愁鬓丁年白,寒灯丙夜青。不眠惊戍鼓,久客厌邮铃。汹汹城喷海,疏疏屋漏星。十年穷父子,相守慰飘零。
十八年间,黄公垆下,崔九堂前。叹人生何似,飘花陌上,妾身难托,卖镜桥边。隔幔云深,绕梁声彻,不负杨枝旧日传。主人好,但留髡一石,空恼彭宣。不因浩叹明年。也不为青衫怆四筵。念故人何在,旧游如梦,清风明月,野草荒田。俯仰无情,高歌有恨,四壁萧条久绝弦。秋江晚,但一声河满,我自潸然。
日本沙门性颇灵,自携语孟到禅扄。
也知中国尊朱子,不学南方诵墨经。
胪宣大宋已更名,世美家声叶凤鸣。刚道珠岩浮柱合,又传石刻满城惊。
七千里外荒真破,三百年前谶早成。圣代得人方共庆,肯教温饱负平生。
怀痾苦无悰,抚节惊岁暮。淹留属休告,宁复婴物务。
幽人偶相赏,萧散随所遇。寒郊联骑出,崇冈时延驻。
山家如可即,鸡犬隔烟雾。举鞭问樵丁,始识林下路。
亭榭歘轩敞,岩壑郁盘互。主人能爱客,何必论雅素。
浊醪散襟颜,池鲜足供具。虽非穷胜践,政自得野趣。
日夕归影乱,岚霏袭衣裾。鸣驺慎毋前,悠然望江树。
偶向南窗倚暮秋,寄情宁复傲公侯。谁知容膝无多地,高似元龙百尺楼。
东园垂柳径,西堰(yàn)落花津。
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
鸟飞村觉曙(shǔ),鱼戏水知春。
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xiāo)尘。
前往东园的小路,垂柳掩映;西坝的渡口,落花缤纷。
好风景已经连续多月了,这里的美景是周围所没有的。
鸟在村里飞翔,人们便感觉到天亮了;鱼在水中嬉戏,人们便知道春天来了。
刚刚雨过天晴,山村的庭院里哪里会染上世俗尘杂呢。
参考资料:
1、张超.名胜诗词经典赏析:线装书局,2007年:11页
2、倪木兴.初唐四杰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27页
3、王国安王幼敏.初唐四杰与陈子昂诗文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15-16页
东园:泛指园圃。径:小路。堰:水坝。津:渡口。
物色:景色、景物。连三月:即连月。三,表示多数。绝四邻:指这里的幽雅景致是周围四邻所没有的。绝:《全唐诗》一作“绕”。
曙:破晓、天刚亮。鱼戏:乐府古辞《江南曲》:“鱼戏莲叶间。”
山院:山间庭院。嚣尘:喧闹的俗尘。
这首诗描写了无处不在的春天,处处倾泻出活泼泼的生机,表现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精神风貌,抒发了诗人超尘出俗、思归田园的思想感情。
首联描写诗人信步走到东园、走过西堰,发现处处春意盎然。颔联诗人从时间长、空间广两方面写春光无处不在。“连”表示时间持续不断,“绝”表示分布很广,用词精炼而准确。颈联两句写细小的动态“鸟飞”、“鱼戏”,并夹杂了诗人的感受,“觉”、“知”非常细腻、逼真地传达出诗人面对大好春光时欣喜万分、轻松愉快的心理感受。尾联诗人笔锋一转,从另一个角度,即雨后天晴这一特定时段写春天山村里特有的静谧与洁净,扩大了春天的内涵,春天不仅生机勃勃,春光无限,而且还有明净与和谐。
这是一首吟咏春天的诗,以诗人特有的感觉感受春天,以诗人特有的笔触瞄写春天,清新自然,生机无限。尤其是第三联,“鸟飞村觉曙”与孟浩然的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春晓》),语意暗合。“鱼戏水知春”联想到苏试的名句“春江水暖鸭先知”(《惠崇春江晚景》),但不同的是,作者王勃从诗人的感受写起,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惊喜意外,而苏轼的诗句却是从鸭的感受写起,鸭子最先感受到春天江水温度的变化,诗人只是作纯客观的描述。
另外,诗人采取由面到点,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描写春天。第一、二联是面,“东园”、“西堰”、“四邻”是从地域上写春满人间,“连三月”是从时间上写春光无限。第三联是点,写“鸟飞”、“鱼戏”,把春意渲染得强烈浓郁、无处不在。
最后一联即景抒怀,抒发了诗人“何处染嚣尘”的出尘脱俗之心态。王勃面对色彩斑斓的春色,看到东园、西堰的花红柳绿,鱼鸟戏春,借“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的明净美景,抒发了自己内心深处长期萌动的超尘出俗、思归田园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