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辞朱节,清晨立素秋。
借绯皆木叶,脱白满林丘。
流水万山兴,疎风冷雨愁。
诗人应自乐,歌知海东州。
猜你喜欢
双螺浸湖水,万古镇龙宫。小大名形异,东西奠位同。
尝闻出光怪,于此验凶丰。欲往叹无翼,凭谁学御风。
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
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
这首诗是对求奇追险诗风及其流弊的批评。苏轼、黄庭坚是北宋影响巨大的著名诗人,两人的诗歌都有很高的成就。苏轼的诗歌气象宏阔,铺叙宛转,意境恣逸,笔力矫健,常富理趣,但苏诗散文化、议论化倾向明显。苏轼有满腹才学,难免在诗中卖弄,以出新意。黄庭坚作诗则力求新奇,选材僻熟就生,喜用他人未用的典故和字句,造拗句,押险韵,做硬语,诗风生新瘦硬峭拔,善于出奇制胜。他所用“夺胎换骨”、“点石成金”增加了“以才学为诗”的倾向。苏、黄两人在技巧上力求出新,对传统有所发展变化,取得了卓著的成绩,因此元好问承认了他们在诗歌上的成就“只知诗到苏黄尽”和影响力(“一波才动万波随”)。但是另一方面,苏黄的后学者却往往没有苏黄的才力,未得其长,先得其短,容易出现一味崇尚奇险、堆砌生典、搜罗怪异形象,语言生硬晦涩、词句雕琢不自然的弊端(“奇外无奇更出奇”)。元好问批评了苏、黄诗歌缺点所造成的不良风气,同时,这也反映了元好问崇尚自然、雅正,反对险怪、雕琢的诗歌思想。
山阴别后道偏腴,海上归来兴不孤。短杖看云怀鹫岭,扁舟载月度鸳湖。
岂无大士同香饭,会有神龙献宝珠。老桂吹花应有约,岩前共听白猿呼。
吴越千里广,故鄣临上游。江山号天险,人物自风流。
在昔为成国,于今亦大州。时平除圄守,地胜足遨游。
青嶂南朝寺,苍烟北固楼。莼鲈秋末老,行棹莫迟留。
薝卜净如洗,苍筤清且深。依岩自幽润,况无日影侵。
亭午一升阶,忽若投凌阴。凉气飒以入,肃肃生衣襟。
大火浮炎埃,虚堂抱云林。安得冰霜颜,听我山中吟。
盘桓去未忍,砌外行山禽。一母将四雏,出没丛草阴。
我非有驯德,渠自无机心。欣然归北窗,载弄南风琴。
恰喜西窗晚照明,虚檐又报雨来声。
端忧不用占龟兆,坏尽花时自解晴。
二灵山下湖光润,八字桥头河水分。
此是江东最佳处,近来风景不堪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