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得山房数册诗,倚篷细读已移进。
只贪眼底看冰玉,月上荷花更不知。
猜你喜欢
济南春好雪初晴。才到龙山马足轻。使君莫忘霅(zhá)溪女,还作阳关肠断声。
春光明媚的济南城,雪后的天色刚刚放晴。骑行到龙山镇中,顿觉马蹄轻盈。李太守千万不要忘记霅溪畔的歌女,她曾不时地唱出令人肠断的《阳关》歌声。
参考资料:
1、薛玉峰.苏东坡词今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2年9月:40
龙山:济南郡城东七十里的龙山镇。霅溪:水名,在今浙江湖州境内。阳关肠断声:引用李商隐《赠歌妓二首》之一:“断肠声里唱阳关”。
一、二句写雪后初霁,济南在望时的心情。将到济南时,见到大雪之后初次放晴,苏轼心中豁然开朗,不由赞叹济南的春光美好。苏轼刚到济南城东六十里处的龙山镇,便感到马蹄轻快了。这两句是即景而兼即事,并且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写以及旅况的叙述,传达出轻松、欢快的心情,而这同即将与友人李常相见是分不开的。“马足轻”,应是从王维《观猎》诗“雪尽马蹄轻”一句变化而来,既关合自己风雪载途的旅况,与前句“雪初晴”相照应,又是借物写人,体现出人的轻快的心情,所以显得自然入妙。
三、四句重提旧事,写当年湖州歌女送别的深情,并提醒李常不要忘怀。其所以如此着笔,一是因为李常来齐州前,曾任湖州知州,而苏轼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由杭州赴密州任时,又曾过访李常于湖州,往事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第二,此处写歌女(其社会身份是歌妓)送别,与唐、宋时代特殊的文化背景有关。写歌女临别时极度伤心(“肠断声”),带有夸张的成分,因而又成为苏轼、李常二人之间的戏谑之辞。第三,苏轼借写湖州歌女伤别,来表达自己的怀友之情。这是一种“请客对主”的写法,歌女尚且如此,何况苏轼别后怀思。而且提到湖州歌女,也会勾起李常对旧日会面与交往的联想,而使友谊的温馨油然而生。
全词,以夸张、引用的写作手法,记录了苏轼要与友人李常重逢时的喜悦之情,和对过去苏轼、李常二人离别时情景的追思。
秋风一雁过,弯弓登西楼。臂弱弓不满,天高雁难求。
吁嗟流沙外,风雨何时休。三夜频梦君,焉知沉与浮。
况闻霍嫖姚,已拜万户侯。
阳春百花发,鼠姑擅盛名。今春雨水迟,三月方含英。
嫣然倚东风,解语真倾城。主人开琼筵,邀客吹金笙。
行乐贵及时,相与各尽觥。长歌发慷慨,所愁节序更。
年时携手伴,落落如晨星。骨肉多远别,踽踽难为情。
身遥心自近,梦想通精诚。岂无鱼与雁,奈此千里程。
温凉叙片纸,离怀难尽倾。岁月日以去,忧思日以盈。
愿附飞鸿翮,乘风以北征。
苍苍宰树起寒烟,尚有威名海内传。
四府旧闻多故吏,几人垂泪拜碑前。
解鼓神人格,知稀弃不辞。绝无凡指弄,翻少俗尘缁。
挂壁侵苔古,游鱼出水迟。昔贤成此意,应不悦当时。
忆昔乘骢出汉畿,急难才籍九重知。胡来节领襟喉地,塞上功高保障时。
诏下云霄移斧钺,霜飞海岱伫旌旗。自怜筹国身非远,人羡忧时鬓未衰。
日落北庭仍战戟,烽传东郡更疮痍。辕门月下军书动,宪府秋深戍角悲。
独倚青萍堪涕泪,坐挥白羽繫安危。悬知长啸烟尘静,公望于今合鼎彝。
二子别我归,兼旬无消息。
客有馈荔枝,盈篮风露色。
绛罗蹙宝髻,冰弹溅柘液。
老夫非不馋,忍馋不忍吃。
急呼两健步,为我致渠侧。
默数川陆程,几日当返役。
惟愁香味坏,色变那敢惜。
十日两骑还,千里一纸墨。
把书五行下,废书双泪滴。
不如未到时,当喜翻不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