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月流辉千嶂冷,泥牛徐步出云烟。
玄徒若问西来意,直指胞胎未具前。
猜你喜欢
西塞山边白鹭(lù)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guì)鱼肥。
自庇一身青箬(ruò)笠,相随到处绿蓑(suō)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西塞山江边白鹭在飞翔,散花洲外江上片片白帆船在轻轻地飘动。桃花水汛期鳜鱼长得肥胖。
自有遮护全身的青竹壳斗笠,与斗笠相伴的还有绿蓑衣。斜风夹杂着细雨,过着乐而忘归的渔翁生活。
参考资料:
1、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850-854
2、马玮.中国古典诗词名家菁华赏析苏轼诗词赏析.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213
西塞山:又名道士矶,今湖北省黄石市辖区之山名。散花州:鄂东长江一带有三个散花洲,一在黄梅县江中,早已塌没。一在浠水县江滨,今成一村。一在武昌(今湖北鄂州市)江上建“怡亭”之小岛,当地人称之为“吴王散花滩”。
庇:遮盖。箬笠:用竹篾做的斗笠。蓑衣:草或棕作的雨衣。
上片写黄州、黄石一带山光水色和田园风味。三幅画面组缀成色彩斑斓的乡村长卷。“西塞山”配上“白鹭飞”,“桃花流水”配上“鳜鱼肥”,“散花洲”配上“片帆微”。这就是从船行的角度自右至左依次排列为山—水—洲的画卷。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青、蓝、绿配上白、白、白,即青山、蓝水、绿洲配上白鹭、白鱼、白帆,构成一种素雅恬淡的田园生活图,这是长江中游黄州、黄石一带特有的田园春光。
下片写效法张志和,追求“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渔樵杂处”(《答李端叔书》)的超然自由的隐士生活。“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勾画出了一个典型的渔翁形象。“斜风细雨不须归”,描绘着“一蓑烟雨任平生”乐而忘归的田园生活情调。下片还是采用“青”(箬笠)、“绿”(蓑衣)与白(雨)的色调相配,烘托出了苏轼此时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全词虽属隐括词,但写出了新意。所表现的不是一般自然景物,而是黄州、黄石特有的自然风光。所表现的不是一般的隐士生活情调,而是属于苏轼此时此地特有的幽居生活乐趣。全词的辞句与韵律十分和谐,演唱起来,声情并茂,富有音乐感。
离离远村落,晴不见炊烟。秋水涨无岸,野舟撑入田。
天留新稼穑,人恋旧山川。不待鸿飞定,西风已肃然。
峡内归田客,江边借马骑。非寻戴安道,似向习家池。
峡险风烟僻,天寒橘柚垂。筑场看敛积,一学楚人为。
短景难高卧,衰年强此身。山家蒸栗暖,野饭谢麋新。
世路知交薄,门庭畏客频。牧童斯在眼,田父实为邻。
少年居士正安禅,法是怀公门下传。已解出尘金里矿,何妨离欲火中莲。
苦心参道嗟予晚,极口随机恃子怜。若许维扬傍仁里,一廛须买许行田。
耨银云,锄璧月,
栽得寒花寄愁绝。阳和一点来天要,
春满江南谁漏泄。珊瑚作树玉为肤,
沉水熏香檀吐屑。野桥横,
寒涧洁,斜梢舞破屋角烟,
老树压残墙角雪。风流不肯王谢俦,
孤高尚笑夷齐劣。萧然与俗最无缘,
此语难明向谁说。绝爱西湖君,
暗香浮动月黄昏。亦爱东坡老,
竹外一枝斜更好。二仙去矣花寂寥,
着语压花花不倒。谁能淡笔传其真,
谁能楚语招其魂。参横月落兴未了,
三叫花神闻不闻。花影摇摇情默默,
冷透吟脾醒醉魄。问渠桃李岂知春,
西抹东涂受春役。自然香,
无色色。谯楼角动霜初飞,
萧寺钟鸣天欲白。披衣绕遍树头行,
判断人间风月国。
夜气正冥冥,閒人梦已醒。
上方风磬断,小室雨灯青。
照镜诸心静,忘缘四体宁。
胜他名利客,骑马戴寒星。
与物无心心颇宽,无才赢得本无官。更无文字劳神思,缄口无言漫自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