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仙子便是师师,高道宁容世网羁。浩浩心田龙可扰,飘飘行止鹤应知。
尘机摆落超三界,古篆沉研冠一时。莫怪伊余苦珍重,白莲花社有心期。
猜你喜欢
金僊子便是师师,高道宁容世网羁。
浩浩心田龙可扰,飘飘行止鹤应知。
尘机摆落超三界,古篆沉研冠一时。
莫怪伊余苦珍重,白莲花社有心期。
桂丛竞发山之阿,大株小株秋婆娑。灵鹫峰头月色薄,乌龙潭上天香多。
吴刚持斧不敢近,郗诜对策将如何。岂惟二季在仙籍,诸孙还见援枝柯。
妾身悔作商人妇,妾命当逢薄幸夫。别时只说到东吴,三载余,却得广州书。
我真后悔嫁给商人为妻,偏又命运不好,逢上了负心的郎,临走时,说是到东吴去。三年过后,却从广州寄来了信。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东吴:泛指太湖流域一带。
这首小令从唐女子刘采春《啰唝曲》“那年离别日,只道往桐庐。桐庐人不见,今得广州书”的绝句脱化,也穿插了《啰唝曲》“莫作商人妇”及白居易《琵琶行》“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的意境。但较原诗来看,“闺怨”的含意更为显豁。“悔作”、“当逢”,口吻如生,表现出散曲小令开门见山的直露本色。“闺怨”的前提多为夫君别离远出,唐诗往往将这种前提加以隐掩或推衍。除上举的《啰唝曲》外,如张潮《江南行》:“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犹未还。妾梦不离江上水,人传郎在凤凰山。”其妙味如前人所评:“意其远行,却在近处。总以行踪无定。”看来恰恰同《啰唝曲》的“意其近行,却在远处”反了个向。不过要让读者一览即领悟却不容易,可见唐诗是过于偏重含蓄了。
徐再思改诗为曲的原因,可能就是为了化含蓄为显露,当然也有别的因素。唐韩偓《偶见》:“秋千打困解罗裙,指点醍醐索一尊。见客人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不怎么知名;而李清照化用其意作成的《点绛唇》秋千词,“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云云,却为人传诵。可见夺胎前人成作,也不失为出新的一途。
原诗的薄情夫君“只道往桐庐”。桐庐在富春江中游,唐方干《思江南》:“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看来唐代桐庐为一交通中心。曲中改成了“别时只说到东吴”。东吴的指谓说法不一,据周祁《名义考》,元明时习以苏州为东吴、湖州为中吴、润州为西吴,苏州在元代确实是繁荣的商业城市。这也说明曲作者不是简单地模仿照搬,而是根据元代的实际情形更改了“闺怨”的细节。
平分浙江流,东境浮海角。
其民仰鱼盐,久已困征榷。
麦禾与桑麻,耕锄到墝埆。
往岁比不登,场圃几濯濯。
荒政劳庙谋,赈廪开数数。
饥羸不待饱,共感君泽渥。
仁哉覆育恩,所恶吏龌龊。
教诏弥谆谆,听受只藐藐。
何知国与民,足己肆贪浊。
流离且未还,已复事椎剥。
按察殊未曾,圣主独先觉。
重贻宵旰忧,顾盼求草荦。
君固岷峨英,怀抱富荆璞。
迩来奏对语,朝阳鸣鷟鸑。
锵然历帝聪,简记谅已确。
外台适虚席,妙选出亲擢。
此节岂轻受,委寄重山岳。
除音九天下,众论靡瑕驳。
揽辔首越山,青萍方在握。
送君无杂言,当不负所学。
鹜黍芳晨自昔年,何来燕锡御楼前。光分圣藻依香辇,喜借天颜溢酒筵。
雉尾云深开蜀扇,凤仪风动入虞弦。欢声共效南山祝,胜事堪凭国史传。
朔风狂惊岷峨流,帝敕云螭藩四州。
颔珠千载化老寋,一变为回鐍川键。
蚕丛簸弄几为翻,欲卷全蜀沦腥膻。
瞿塘下连沧海脉,愁积溟涨牵鳌极。
臣冰呼天下闻,快斥金翅清江氛。
连环不争万古铁,阳侯依旧千江月。
紫庭登奏尤其元,西州之功不补愆。
清源血食天地久,其於冰兮亦何有。
静坐养天和,其来所得多。
耽耽同厦宇,密密引藤萝。
忘去贵臣度,能容野客过。
系时休戚重,终不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