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漠孤云细,遥连渤海东。日光吞野马,山色悴秋风。
骨以怀亲瘦,囊因绝俗空。归心千里外,飘转逐旋蓬。
猜你喜欢
商声摧木落,生意在松柯。大化已如此,孤贞奈若何。
采芝山邃窅,捧檄岁蹉跎。出处悲身世,秋风感慨多。
世情浓极处,偏喜绝无闻。彻骨贫应尔,谋身事岂群。
苍松寒啸雪,孤鹤健淩云。败叶经风雨,萧萧落正纷。
万物逢秋杀,荣枯此日看。回风山骨慄,落叶雨声乾。
炼炭炊长馁,悬鹑衣自安。敢云贫亦乐,颇惜后凋难。
迂儒投俗尚,那得好怀开。野性从人议,刚肠每自回。
归鸿冲塞入,苍隼刷天来。吾道唯安拙,呼朋纵酒杯。
江北上归舟,再见江南岸。江北江南几度秋,梦里朱颜(yán)换。
人是岭头云,聚散天谁管。君似孤云何处归,我似离群雁(yàn)。
在江北送你乘船归去,再若相见该是在对岸的江南,江南江北几度秋风吹过,如梦的岁月会使我们都苍老了容颜。
人就像是山头的云彩,谁也难料是聚是散,你好似一片孤云要飘向何方,我仿佛是一只离了群的大雁。
参考资料:
1、严迪昌选注编.唐宋友情词选: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08月第1版:第44页
2、王筱云邓绍基等选注.中国古典文学精华宋词三百首:大连出版社,1999年03月第1版:第178页
卜算子:词牌名,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王彦猷:王之道,字彦猷,号相山居士。江北、江南:指长江北岸、南岸地区。朱颜换:衰老之谓。时王之道已六十七、八岁,周氏亦当半百以上。
上片直陈其事,直说别情。“江北上归舟,再见江南岸”将江北与江南对举,由别离联根到聚会。二句所说,并非实写,而将这次别离推而广之,即将这次别离看作一般的聚散离合,而不仅仅是尔汝之间的别离。意即:聚久必散,散了还聚,送往迎来乃人生之常事。二句所说,似甚通达,并未将这次别离看得太重,而“江北江南几度秋,梦里朱颜换”则流露出借别之情。谓:江北江南,几度春秋,人们对于不断的迎送似已司空见惯,但人的一生经不起几次迎送。“朱颜”在梦里更换谓岁月不饶人,只能在不断的迎送中老去。这里所谓“朱颜”更换,不是在镜中,而是在梦里,含有“人生如梦”之意。这是上片,既说别情,又抒发感慨。
下片想象别后情景,抒说友情。上下片在形式上不换头,但词意却有所变化。“人是岭头云,聚散天谁管”对上片所说聚散离合事发表议论。谓:人,就像是岭头云一般,忽聚忽散,乃自然现象。意即:不必为江北江南之别离感到难过。这是对于惜别情绪的自我解脱。但是,天不管云的聚散,人却管自己的聚散。因此,“君似孤云何处归,我似离群雁”紧接着上一个比喻,再用两个比喻体现别情。上一个比喻谓“人是岭头云”,所说聚散,仍为一般现象。“君”与“我”,即由一般转向个别。君似孤云,我似离群雁。这里所说的“君”与“我”是特定意义上的“人”,其聚散离合也就不同一般。二句所写,形象地表现了离别之后“君”与“我”的孤单情景,这是很值得怜借的,因而进一步加深了此时此刻在“席上”所表现的惜别之情。这是下片,想自我解脱,又无法解脱。
上下两片格式相同,但述事、蓄情曲折变化,将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体现得很充分,所抒友情十分真切动人。
一性昭彰乍显,二仪混合初融。飘飘法界任西东。到处神光覆拥。万籁寒泉凑顶,八方瑞霭腾空。怡然独向九霄中。坐看浮生作梦。
华裾乃肯访衰翁,何德烦君贽一通。
百尺楼真广陵后,千岩宅在鲁家东。
句中有眼参方见,删后无诗论未公。
年少分阴且惜取,老夫不觉已头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