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淳地沃丰岐并,旅食频年骨暗惊。未获潜身安乐土,争求识面但虚名。
蠮螉塞下黄云路,鸡鹿山前白发生。几日归来席未暖,又携诗卷向神京。
猜你喜欢
天心边色总冥濛,三子同来尔一翁。白眼欲枯重著雪,青衫已破又吹风。
但将胸腹长留饿,未必文章好送穷。惭愧老僧馀舌在,广长终不救囊空。
朔雪兼风度,玄宫此日开。飘飖万鹤集,髣髴五神来。
缀洞石垂乳,被岩瑶作台。晚筵闻凤吹,益信在蓬莱。
觥(gōng)船一棹(zhào)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
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yáng)落花风。
整条酒船给喝个精光,十年的青春岁月,总算没有虚度。
今日,我两鬓银丝,躺在寺院的禅床上,风吹落花,茶烟在风中轻轻飘飏。
参考资料:
1、陈光.杜牧诗赏读:线装书局,2007:166-167
2、刘逸生.杜牧诗选: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199页
觥:酒杯。觥船即载满酒的船。棹,船桨。公:指酒神。
禅榻:禅床,僧人打坐用的床具。飏:飘。
前两句写诗人年轻时落拓不羁、以酒为伴的潇洒生涯。诗人暗用毕卓的典故,说自己十多年来,常常乘着扁舟载着美酒,自由自在地泛舟漂流,在酒的世界里如同毕卓那样,忘忧忘返,觉得万事皆空。用十年的青春岁月来与酒相伴,真算得上不辜负酒神。这里的“觥”、“公”同音双关,由“觥”到“公”的转换见出诗人对酒的赞颂,酒以其忘忧解忧而成了诗人的友人、恩人。由此也暗寓着诗人在多年来郁郁不得志、借酒浇愁的真实生活状态。
后两句表现出一种洞悉世情的洒脱。诗人如今已经两鬓斑白了,斜卧在禅床边,品着僧人献上的清茶,见煮茶的袅袅轻烟盘旋在微风中,此刻的闲情与安逸惬意飘然。可能是诗人借清茶一杯以消酒渴,也可能是晚年因体衰而不能多饮聊且以茶代酒,或是因茶而思酒,但这两句所透露出来的清幽境界和旷达情思,韵味深长。诗人杜牧平生留心当世之务,论政谈兵,卓有见地,然而却投闲置散,始终未能得位以施展抱负,以致大好年华只能在漫游酣饮中白白流逝,落得“今日鬃丝禅榻畔,茶烟轻扬落花风”的结果。此处“茶烟”与前面的“觥船”相应,“落花”与“青春”相应,说明一生自许甚高的诗人已经步入衰老之境,不仅施展抱负无从说起,就连酣饮漫游也不复可能,只有靠参禅品茗来消磨剩余的岁月。
全诗通过酒与茶两种境界的对比描写,深蕴着对人生的独特体悟。年轻时的风流放浪以及壮志难酬,全在“觥船”、“青春”等语句中体现出来;而今清静禅院中的“禅榻”、“茶烟”所引发的万般感慨,如同萦绕于落花风中的茶烟一样散去无踪。这首诗中包含着对年华老去时的感念与豁达、对过去青春岁月的追怀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全诗洒落而不见其辛酸。
村园门巷逐花低,藤蔓桑条咫尺迷。花底泉声认归路,沿流直到石桥西。
寒斋编简香,温室纨绮翠。
畴昔徇所好,外物巧相媚。
晚惊生死变,洒尽阑干泪。
掀起求无上法,不问天所閟。
休悲夜台客,万年供一睡。
我亦老将死,何苦逐昏醉。
归从浮图师,了此一大事。
试问八督州,何如三入寺。
君不见孔明书台遗庙旁,古书不见台荒凉。卧龙未起蜀天远,茅庐日日空南阳。
赤符光寒白水涸,秣陵王气犹能作。璋若婴儿操虎狼,脱去荆州殊不恶。
十倍奇才安用书,此台昔时知有无。蜀人思君识古处,未若江水存兵图。
黄冠所居门第改,祇有坊名今尚在。安得台边见古人,秋草重生类书带。
万里云沙碣石西,高楼一望夕阳低。谷量牛马烟霞错,天险山河海岱齐。
贡篚银貂金作藉,官窑磁盏玉为泥。未央殿下长生树,还许寻巢彩凤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