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二滩行尽,岧峣指县门。溪流牛鼻没,山势虎形蹲。
夜赛知年富,冬晴爱日温。孤舟停泊处,红叶自成村。
猜你喜欢
江郎峰头云漠漠,江郎庙前风雨作。
路傍古寺不可栖,破屋残僧情味恶。
重寻野店度前林,夜寒无奈春衣薄。
惭愧主人能会意,地炉爇火深相慰。
何似山中梦觉时,纸被蒙头听松吹。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
惟有河边雁(yàn),秋来南向飞。
阳关与故国相隔万里之遥,年年盼望却至今不能南归。
只有黄河岸边南来的大雁,秋天一到仍可以自由南飞。
参考资料:
1、季镇淮,冯钟芸,陈贻焮,倪其心.《历代诗歌选·上册》: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年:第181页
2、许逸民.《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庚信诗文选译》:凤凰出版社,2011年:第167页
阳关:在今甘肃敦煌市西,汉朝时地属边陲,这里代指长安。万里:指长安与南朝相去甚远。一人:庾(yǔ)信自指。
河:指黄河。南向:向着南方。
诗的开头写自己独留长安不得南返的悲哀。阳关,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自古与玉门关同为通往西域的必经之地。庾信在这里是借用,因为阳关已成了“大道”的代称,如同我们把“阳关道”与“独木桥”对举。诗中的“阳关万里道”是喻指长安与金陵之间的交通要道。下旬“不见一人归”的“一人”指庾信自己而言,这二句说在长安至金陵的阳关大道上,有多少南北流离之士已经归还故国了。只有我一人不能归故土,这是令人伤心的事。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两句,“河边雁”喻指友人周弘正,这不是眼前的实景,而是一种虚拟,是庾信的内心感觉借助外物的一种表现形式。前已指出,庾、周分别是在早春,这时不可能出现秋雁南飞的实景,即使九尽春回,也只能看到鸿雁北去的景象。这两句诗有两层含义:一是把周弘正的返陈比作南归之雁,大有羡慕弘正回南之意;二是鸿雁秋去春来,来去自由,而自己却丧失了这种自由,以见自己不如鸿雁。沈德潜评这首诗说“从子山时势地位想之,愈见可悲。”这是知人论世之见,于诗歌鉴赏尤为重要。
此诗表现手法有两个特点:一是借代手法,开头即用“阳关万里道”借指长安至金陵的交通大道。此种手法增加了诗的含蓄美。另一艺术手法是虚拟,“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两句便是虚拟的景物,这种带象喻性的虚拟,使诗歌形象的含蕴更加丰富。可以想见,庾信在长安看到秋去春来的大雁已经二十多个春秋了,他自己不如大雁来去自由的感受已经隐藏多年了。送友人南归时,这种多年积淀在心头的情感一触即发,其内涵非三言两语所能说尽。只有细味庾信的良苦用心,才能欣赏此诗谋篇遣词之妙。
二子同游石人峰,深行翠筱黄茅中。
初嫌微径无人踪,行到半岭径亦穷。
来时犹自闻鸡犬,且行且语不觉远。
上头无梯下无岸,前头难攀後难返。
黄茅翠筱深复深,忽有笛声出暗林。
草根一把牛骨骼,血点溅地惊人心。
二子相看面无色,疾趋山後空王宅。
野僧闻此叫绝天,拊破禅床椎倒璧。
荒山岂有吹笛声,乃是卧虎鼻息鸣。
二子归来向侬说,犹道兹游最清绝。
兹游清绝岂不佳,二子性命如泥沙。
自君之出矣,玉鉴生尘垢。莲子种成荷,曷时可成藕。
三径属桃烟,遥遥想宁极。终当佩飞霞,颉颃向空碧。
夜江雾里阔,新月迥中明。溜船惟识火,惊凫但听声。
劳者时歌榜,愁人数问更。
洒洒琅玕枝,既洗愈秀雅。莫作风雨声,有客南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