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带嵩高,常候嵩高云。云兴似焚柴,雨注如翻盆。
田莱数百里,下泽犹平原。虽有耕凿勤,不如霢霂恩。
哀此民生微,所赖刍狗仁。乃知丘陵外,独有五岳尊。
今春苦淫霖,宿麦才廑存。过夏乃不雨,穷秋气如燔。
象龙杳无艺,巫鼓空屡奔。豆苗落为萁,藜莠乘冬温。
黔首困粒食,或有茹草根。卖牛供租赋,不忍闻此言。
此事亦神羞,谁能叫其阍。登高望连峰,正见朝烟昏。
猜你喜欢
晓云将雨午还收,晚日馀炎未似秋。岂独稻畦枯已久,兼忧井竭饮污流。
昔旱或踰时,今焉倏经岁。三冬无一白,五月熯犹炽。
火云堆若山,赤日光射地。风伯谁使狂,雷师空作势。
草根枯欲尽,井水涸难继。春麰无复论,秋谷不得艺。
焮阳动成火,乖气复为厉。夺攘半幽燕,流徙穷晋魏。
苍生尔何辜,气数偶相值。静言求其端,幽远安所致。
仁爱理则然,乾封岂天意。恭闻桑林祷,圣主方惕励。
明廷戒臣工,犴狱理冤滞。微官亦何为,展转劳梦寐。
端居愧素餐,奋迅嫌出位。忧心剧惔焚,中热不可制。
区区一寸丹,耿耿天下计。谁将天瓢水,极力起凋瘁。
西成未愆期,及此百物遂。云汉且勿歌,丰年颂当制。
农郊阡陌起黄尘,望断天涯绝点云。
疏懒无情讼风伯,幽窗时读退之文。
火云凝汗挥珠颗。颗珠挥汗凝云火。琼(qióng)暖碧纱轻。轻纱碧暖琼。
晕腮(sāi)嫌枕印。印枕嫌腮晕(yùn)。闲照晚妆残。残妆晚照闲。
火云夏热凝聚着的汗水散成珠粒,颗粒珠子般的挥汗凝聚成火云。玉石般的身上,天暖得只穿碧色的轻纱。轻厚、碧色的衫衣,裹着如玉般的肌体。
脸颊上泛出的红晕,怕是被枕头印出来的。印在枕头上的是讨厌的脸上胭脂。空闲时,对照镜子,一看晚妆残散了。卸了妆,对着夕阳,也觉得轻闲无享。
参考资料:
1、苏轼著、吕观仁注.东坡词注.长沙:岳麓书社,2005年1月:127
2、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592-293
琼:透明的玉石,代指少妇的肌体。
嫌:怕。嫌:讨厌。晕:代指胭脂。闲:空闲。残:卸退。晚照:夕阳。
上片,以比拟的手法,写少妇挥汗如珠、轻纱裹体的夏日容貌。“火云凝汗挥珠颗,颗珠挥汗凝云火”,渲染了少妇脸部的热汗如珍珠般的美。动静结合,神韵飞舞,光彩照人。上句突出“夏”之意,下句突出“汗”之美。“琼暖碧纱轻,轻纱碧暖琼”,写少妇绿中透白的肌体美。第三句突出“碧纱”的“轻”飘美,第四句突出白玉般的朦胧的体态美。诸多群像巧妙组合,造成了一种宛如仙女飘逸、分外妖烧的意境美。
下片,采用渲染手法,进一步描绘了少妇另外两种美:午睡美和晚妆美,即突出写了少妇午睡之后和晚照卸妆的体态美。“晕腮嫌枕印,印枕嫌腮晕”,将红脸与红枕互为因果,映衬出少女午睡而生的“晕”、“羞”的“红颜”美。“闲照晚妆残”句中“晚”字,点明少妇“闲”与“妆残”的时间。“残妆晚照闲”句中“晚照”,则渲染了少妇“残妆”后的“闲”适生活氛围。这种侧面描写具有极好的审美效果,颇有迷人的魅力。
为表现少妇的体态美,全词总是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同质同构的客观物象,来创造符合自己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的意象。通过“火云”、“碧纱”、“琼暖”、“晕腮”和“晚照”等色彩词语,塑造了“火云凝汗”,碧纱琼裹、晕腮枕印、晚照残妆等少妇特有的体态美和闲适美的睡美人形象。
一曲溪流一曲津,津头风暖四时春。飧霞客授还山诀,吹笛风传隔陇人。
晓枕红摇东海日,午窗凉覆北山云。江山何处芙蓉棹,又送相思入夜闻。
屏风新,画美人,美人颜色倾国姿,君王顾之情可移。
情可移,即可误,贤臣献规君顿悟。不见精勤纳谏唐太宗,不画蛾眉书奏疏。
春城迤逦层阴绕。青梅竞弄枝头小。江色雨和烟。行人江那边。好花都过了。满地空芳草。落日醉醒闲。一春无此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