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溪行讨得源,廿年如梦漫留痕。平生事事蹉跎过,犹及衰残筑此墩。
猜你喜欢
尚嫌石鼓泉声细,洗耳时来就壑雷。晓雨既晴宵又月,天公于我故无猜。
忆昔蓬窗订交切,墨花香动霏晴雪。文思酒况及诗情,强半奚囊满心血。
闲时先后纪生辰,尔我不盈三十春。自谓锋棱拟干镆,精力彻底无新陈。
讵知流光迅于电,晓风夕露寒侵面。坐惊霜鬓几凋零,又阅沧田一度变。
去年我生七十时,君挥翰楮气淋漓。今年七十君又至,我索枯肠无好诗。
此会从来羡稀有,莫将易得同敝帚。请看金穴与华貂,眼中之人犹在否。
多君仙骨匪凡伦,俯瞰青紫如浮尘。胸中武库未曾贫,况有后叶繁螽麟。
昔随阿母上蓬莱,香气如云拂面来。今日梦中犹是见,梅花相对一床开。
恁大乾坤恋一丘,归来长啸富山秋。台悬此地凭伸足,浪蹴何人稳着裘。
过客浮踪颠鹿梦,逝川变态避渔舟。起君千载垂纶手,钓取鲸鲵战血休。
言多奇中邑人誇,得妙无过六十花。术学要须来处好,驰声贞观是渠家。
鸡鸣声胶胶,拔剑起独舞。斫地歌慷慨,肝胆郁难吐。
人寿祇百年,何庸徒自苦。两丸互西东,颠倒由元父。
昼行而夜伏,块与群尸伍。我欲赴赤城,散发骑猛虎。
咳唾昆仑巅,化作洗兵雨。
重重叠(dié)叠上瑶(yáo)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却教一作:又教)
亭台上的花影一层又一层,几次叫仆人去清扫都扫不掉。
傍晚太阳下山花影刚刚消失,可是月亮升起,花影又重重叠叠出现了。
参考资料:
1、楠浦主编.《中学生古典诗词600篇》:沈阳出版社,2008年:197页
重重叠叠:形容地上的花影一层又一层,很浓厚。瑶台:华贵的亭台。几度:几次。童:男仆。
收拾去:指日落时花影消失,好像被太阳收拾走了。教:让。送将来:指花影重新在月光下出现,好像是月亮送来的。将,语气助词,用于动词之后。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吟咏花影,抒发了自己想要有所作为,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全诗自始至终着眼于一个“变”字,写光的变化,写花影的变化,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感情变化。
这首诗自始至终着眼于一个“变”字,写影的变化中表现出光的变化,写光的变化中表现出影的变化。第一句中“上瑶台”,这是写影的动,隐含着光的动。为什么用“上”,不用“下”,因为红日逐渐西沉了。第二句“扫不开”写影的不动,间接地表现了光的不动。光不动影亦不动,所以凭你横扫竖扫总是“扫不开”的。三四两句,一“收”一“送”是写光的变化,由此引出一“去”一“来”影的变化。花影本是静态的,诗人抓住了光与影的相互关系,着力表现了花影动与静,去与来的变化,从而使诗作具有了起伏跌宕的动态美。
写光的变化,写花影的变化,归根到底是为了传达诗人内心的感情变化。“上瑶台”写花影移动,已含有鄙视花影之意;“扫不开”写花影难除,更明现憎恶花影之情;“收拾去”写花影消失,大有庆幸之感;“送将来”写花影再现,又发无奈之叹。诗人巧妙地将自己内心的感情变化寓于花影的倏忽变化之中,使诗作具有言近旨远,意在言外的含蓄美。
花影本来很美,诗人却“几度呼童”去“扫”,原来诗人是用讽喻的手法,将重重叠叠的花影比作朝廷中盘踞高位的小人,正直的朝臣无论怎样努力,也把他们清除不掉,去了一批,又上来一批。“上瑶台”写花影移动,已含有鄙视花影之意;“扫不开”写花影难除,更明现憎恶花影之情,比喻正直之臣屡次上书揭露也无济于事,小人暂时会销声匿迹,但最终仍然会出现在政治舞台上。“收拾去”写太阳刚落,花影消失,大有庆幸之感;“送将来”写明月东升,花影再现,又发无奈之叹。诗中暗喻小人高位,拂之不去。太阳落犹神宗崩,小人俱贬谪,明月升指改朝换代,小人不穷。
诗人巧妙将自己内心的感情变化寓于花影的变化之中,使诗作具有言近旨远,意在言外的含蓄美。全诗构思巧妙含蓄,比喻新颖贴切,语言也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