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天雨少官凿井,凿深源长水泉冷。涂人无复触热忧,居人况有操瓢幸。
前王扇暍力已劳,后王舞雩功不省。此功一成千万年,却愿炎日长当天。
猜你喜欢
高原凿深井,水流深淙淙。三咽清肺腑,凛然冰雪容。
云埋石甃冷,月照山泉空。汲引君勿辞,是中有神龙。
移家修竹里,凿井屋西偏。未尽两日力,能通三尺泉。
味甘同玉液,色湛见青天。颇快慈亲饮,容颜胜去年。
此心知我岂非天,双鬓皤然气浩然。
曾见灰寒百僚底,真能山立万夫前。
洛城霜重听宫漏,霅水云深著钓船。
拈起吾宗安乐法,人生何处不随缘。
又名:晚春别
晚日低霞绮(qǐ),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pàn)草,不是望乡时。
夕阳西下,含山欲坠,天边的云霞经夕阳映照,色彩斑斓。远处的青山一抹,就仿佛是美人的翠黛。
春风吹青了河边的芳草,绿油油的一片,顺着河畔延伸开来。现在还不是望乡思家的时候啊。
参考资料:
1、彭定求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1444页.
2、古代汉语字典编委会.古代汉语字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1月版:第624页.
3、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53页.
绮:本义是指有花纹的丝织品。引申为漂亮、华丽、精美。
春青河畔草:一作“青青河畔草”。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五百六十五。下面是安徽大学文学院术研究带头人、安徽大学古籍整理汉语言文字研究所顾问马君骅对此诗的赏析。
这首小诗主要写景,而情隐景中,驱遣景物形象,传达了怀乡、思友的感情。在暮春三月的晴江之上,诗人仰视,有落日与绮霞;遥望,有远山如眉黛;俯察,有青青的芳草。这些物态,高低远近,错落有致。情,就从中生发出来。
首句炼在“低”字。在生活中可观察到,日低时才见晚霞,日愈落下,霞的位置亦愈低,就是“落霞”。一个“低”字写出此刻晚日沉沉,含山欲坠;落霞经晚日的金光从下面映射,更显得色彩斑斓,极为绮丽。晚日与绮霞,两者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次句“远”字传神。青山一抹,宛如美人画眉的翠黛。这一美景,全从“远”字得来。近处看山,便非这种色调。
第三句“青”字最见匠心。这里“春”下单着一个“青”字,别有韵味。这个“青”与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同一杼轴。王安石的“绿”,由“过、到、入、满”等经几次涂改方始得来,足见锤炼功力。韩琮在此炼得“青”字,早于王安石几百年,应该说是“先得我心”。正是这个“青”字使全句飞动起来,春风唤醒了沉睡的河畔,吹“青”了芳草,绿油油,嫩茸茸,青毡似地沿着河畔伸展开去。这一盎然春意,多靠“青”字给人们带来信息。
全诗着力点最终落在末句“望”字上。“望”字承前启后,肩负着双重任务。前三句的景是在诗人一望中摄取的。由望景联想到望乡,望乡自不免怀旧,所以诗题不仅标出“晚春江晴”,而且缀以“寄友人”。然而诗人为什么不说“正是望乡时”,偏说“不是望乡时”?望景怀乡,望景怀人,本是常情,但诗人故意不直陈,而以反意出之。正如辛弃疾在《丑奴儿》下片中所说的:“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词不言愁而愁益深,此诗不言望乡而望乡之情弥切矣。
全诗四句,有景有情,前三句重笔状景,景是明丽的,景中的情是轻松的。末一句收笔言情,情是惆怅的,情中的景则是迷惘的。诗中除晚日、远山都与乡情相关外,见春草而动乡情更多见于骚客吟咏,如《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等都是。韩琮此诗从“晚日”、“远山”写到“春草”,导入“望乡”,情与景协调一致,显得很自然。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斯言可于这首小诗中得到默契。
碧天吹老金风色,氛昏一时收净。莫霭催晴,朝曦减赫,秋在桐阴竹径。
空青夜迥。更银汉无声,明月如镜。翠袖生寒,倚阑人怯露华冷。
柴门临水半启,恰稻华香送,秋家稼千顷。红叶溪桥,黄华篱落,又是重阳节近,斜阳半岭。
对极目澄鲜。更添游兴,为语幽人,更移烟外艇。
镂冰斲雪赋精神,不受丹青一点尘。施粉故应嫌太白,谩凭水墨见天真。
无相容光。莫放飘?。散玄珠、宝颗真祥。随情流转,定落空亡。更道难成,功难就,业难当。处志精诚,把握阴阳。遍灵宫、宝殿行香。金童作对,玉女成行。得五门开,双关透,出昆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