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秋月来,烟草见人迹。风吹水痕宽,木落山容瘠。
趺坐翠微间,星斗纷可摘。微闻僧磬鸣,清越石城白。
猜你喜欢
柴皇徒步奔埃尘,风云未至时方屯。石上无聊谩濯足,泥蟠留此潜其神。
樊楚壮南服,岷涛涌晴雪。城郭凌江皋,云本互遮{辶世}。
怪石势崩腾,状熊矜诡谲。如象复如马,又如龙出没。
伊昔营飞亭,岛屿生栉棁。元化涵沧溟,踞石聚硉矹。
粗厉归磨砻,镌锓纪岁月。铭词既古异,斯篆更雄杰。
蛟虬不敢扪,趩
锦江春事少,草堂无恙,苦吟人杳。殢酒看花,休计近来愁抱。
回首西园赋笔,空梦里珠香萦绕。窥镜笑,庾郎鬓影,都非年少。
短衣染编京尘,甚此夕当歌,有人凄啸。万里南云,闲了故园花草。
静里一樽相对,尽过客留题凡鸟。寒衣悄,铜街尚馀残照。
绛绡蹙蹙石榴明,层柏高榆翠幄清。延宇如天忘伏暑,彩禽时作凤凰鸣。
背庭缘恐花羞坠。心事遥山里。小帘愁卷月笼明。一寸秋怀禁得、几蛩(qióng)声。
井梧不放西风起。供与离人睡。梦和新月未圆时。起看檐(yán)蛛结网、又寻思。
缘:因为。蛩:此处指蟋蟀。
井梧:井边的梧桐。唐女诗人薛涛有《井梧吟》诗。檐蛛:屋檐下的蜘蛛。
《虞美人》,唐教坊曲。《碧鸡漫志》卷四:“《脞说》称起于项藉‘虞兮’之歌。予谓后世以此命名可也,曲起于当时,非也。”双调,有两格,其一为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一为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五句两仄韵,三平韵。此首为第一格。
“背庭”两句怕赏花,并触发怀乡情。“背”,即弃也,这儿引申为“不去”。此言词人不去庭园赏花,是因为怕园中之花被人滥赏而愤而早凋。其实这并非是“花羞坠”,而是人有愁,且惜花也。词人心中愁的是羁旅在外,因秋至而起乡愁,所以词人的心早已不在乎欣赏什么花,而是已飞向群山阻隔的故乡——四明。“小帘”两句,言词人卷起帘子放那明亮的月光入室,室中瞬时由朦胧转为清晰,词人的心境也随之由浓愁减为轻忧。但是,心境刚刚转好,却又因“举头望明月”,两耳闻蛩鸣,使他又添一重怀乡新愁。
“井梧”两句,紧承上片,发挥思乡情。言秋风起,桐叶落,簌簌的落叶声,似那西风烦人的脚步声,在室外徘徊不去。词人羁旅在外,夜闻此声,辗转反侧,更是因离愁别恨而不能成眠。“梦和”两句,言词人即使在睡梦中,也在思念亲人。他说:我们分居两地多像天上的弯弯新月,还不到十五团圆之时。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醒后不能成寐,他索兴披衣起来,踱到室外,见屋檐边蜘蛛正在周而复始地劳碌结网,不禁又联想到自己也与它一样,为生计所迫,在他乡劳碌奔波度日的处境。真是对景伤情,徒添悲伤。据词意此词应是词人早期之作。
今日云輧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竞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霄。
山人笑。人间不识山间妙。山间妙。岚光浮动,半江残照。移文莫待山英校。烟霞曾结三生好。三生好。白云深锁,葛洪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