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好兄弟,并世琨与舆。奕奕隽朗才,列在西晋书。
美玉生蓝田,斯语洵不虚。为学务精一,筑堂题童初。
汝当少小日,避乱辞乡闾。一作入赘婿,东望常怆如。
忽忽四五载,问讯凭双鱼。田园日以荒,骨肉日以疏。
叔母依岭表,思儿少轩渠。虱官我尤恧,扰扰等鸭猪。
幸与笔墨亲,砚池含玉蜍。去年喜弟来,开樽倾浮蛆。
深恐学久废,离群而索居。但得文史足,岂徒衣食欤。
宜兴老鹭洲,家世夸六储。经师兼人师,词章皆绪余。
咿唔值静夜,听之乐只且。本根贵培植,枝叶胥芟锄。
莫贻博士议,持券空买驴。祖训更勿坠,宝田勤耕畬。
阿兄负狂癖,豪气难蠲除。甘处颜巷陋,羞曳侯门裾。
笑煞公孙宏,诡服沽清誉。海水自浩瀚,井蛙胡拘墟。
两眼镜澄澈,一心云卷舒。所愿既如此,所业敢忽诸。
始勤忌终怠,半途慎踟躇。
猜你喜欢
桂楫(jí)中流望,空波两岸明。
林开扬子驿(yì),山出润州城。
海尽边阴静,江寒朔(shuò)吹生。
更闻枫叶下,淅(xī)沥(lì)度秋声。
船行到江心的时候抬头远望,只见两岸的景色清晰地映照在辽阔的水面上。
扬子驿盖在树林的开阔处,而对面的润州城则矗立在群山中。
海的尽头岸边上阴暗幽静,江面上来自北方的秋风吹起了阵阵的寒意。
在枫叶掉落的淅沥声中,带来了秋天的讯息。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桂楫:用桂木做成的船桨。指船只。中流:渡水过半。指江心。空波:广大宽阔的水面。明:清晰。
扬子驿:即扬子津渡口边上的驿站,在长江北岸。属江苏省江都县。润州城:在长江南岸,与扬子津渡口隔江相望。属江苏省镇江县。
边阴静:指海边阴暗幽静。朔吹:指北风。吹读第四声,原作合奏的声音解,此处指北风的呼呼声。
淅沥:指落叶的声音。度:传过来。
这是诗人从长江北岸的扬子驿坐船渡江到南岸的感怀之作。此诗写的是秋景:船儿随波漂流,晚秋的天空与水都很清净,扬子驿在树林中闪现出来,润州坐卧在起伏的山冈之中,海边和江边都是寒意浓浓,枫树叶落,传来淅沥之声。从江北的“林开扬子驿”到江南的“山出润州城”,读者似乎看见一条渡船正由北向南开来,还分明见到了诗人立在船头前后眺望的形象。末二句写船近江南,秋声淅沥,用一“度”字,很形象地写出了岸上落叶声飘过江面,送进船上诗人耳中的情景。全诗以“望”字贯通全篇,情文并茂,画面清新,构思巧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当年曹操在广陵(今扬州市)看到长江水面辽阔,水势汹涌,直呼为“天堑”,是“天之所以限南北也”。宋朝以前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在黄河流域的河南、山西、陕西一带,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尚少开发,所以常被视为边陲地区,对做官的人来说,派赴江南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诗人也不例外。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景还算平稳,没有情绪上的反应,但是到了后四句情绪就开始波动了。他到了南岸,发现江边是荒凉阴暗的,江风带有寒气,再加上落叶淅沥的枫树林,诗人突然感受到萧瑟的秋天来了。其实秋天是由北而南的,诗人在扬子驿的时候没有察觉,而到了对岸就感受到这股秋意,这是有原因的。说起来他不是害怕节气上的秋天,而是担心前程上的寒意,因此触景伤情,兴起无名的烦恼,这是受到“得失心”的影响。
浪捲双溪神物化,烟横三岸电光飞。
空言少据定难猜,欲把明珠寄上才。
闻道别来餐事减,晚妆犹待小鬟催。
头白醉昏昏,狂歌秋复春。一生耽酒客,五度弃官人。
异世陶元亮,前生刘伯伦。卧将琴作枕,行以锸随身。
岁要衣三对,年支谷一囷。园葵烹佐饭,林叶扫添薪。
没齿甘蔬食,摇头谢缙绅。自能抛爵禄,终不恼交亲。
但得杯中渌,从生甑上尘。烦君问生计,忧醒不忧贫。
翩翩孤鸿雁,遥遥鸣且飞。寒阴翳洲渚,日暮将安归。
栖栖客游子,独往临路岐。薇食聊自甘,卒岁仍无衣。
达士守固穷,遑恤寒与饥。先民有遗言,乐命复奚疑。
此翁坦率性,长享瓮头春。觞客终颓玉,倾人懒注银。
干戈尘世泪,风月草堂身。赖尔有苏郑,情亲不厌贫。
人心显者道心微,体认深时始得知。
若不沈潜梅至理,虽多言语亦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