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门突兀迎诸峰,曲廊阴合双白松。蟠根下固穴泉石,直干上走缠虬龙。
支撑太古驻日色,泛扫碧落窥云容。流胶入地互凝结,元气护顶相交冲。
昨来对此忘坐卧,夜半独起无人踪。海涛乍惊泻岩壑,天风直与开心胸。
灯光深閟佛殿黑,星影寂照僧寮重。因思前代巨珰盛,祝釐争致金钱供。
琳宫绀宇不可数,未审物力来何从。丰碑久蚀赑屃倒,惟有两树留秦封。
笙箫遥接鸾鹤下,烟露近承霄汉浓。投阶败鳞自斑剥,梳空香叶犹丰茸。
经声梵语有时出,山妖木魅何由逢。冰霜已历千百载,天年幸保经春冬。
扶持倘非龙象力,枝柯那得余横纵。
猜你喜欢
秋云压山山欲低,山光倒泻青琉璃。绕麓松枝老龙怒,奔涛卷地风凄凄。
古殿阴森影金粟,月黑深廊飞蝙蝠。北接荒原冢纵横,枯榛断莽土花绿。
幽崖寂寞清露堕,永夜虚林生野火。当日观军出使人,贤愚魂魄空山锁。
清远虽佳未足观,真阳佳绝冠南蛮。
一泉岭背悬崖出,乱洒江边怪石间。
来岸对排双玉笋,此峰外面万青山。
险艰去处多奇观,自古何人爱险艰。
老去生涯学钓鱼,溪山忽忆似湘湖。
风林四畔动竽瑟,烟雨一篙行画图。
小市篝明沽郭索,平园栅树奋於菟。
偶然得住何妨住,是处人间足畏途。
大火流西陆,凉云起北州。苍茫易水暮,萧瑟蓟门秋。
野外鹰初击,梁间燕不留。如何芳岁晏,叹息此行游。
潇洒东湖上,夜雨洗清秋。朝来尘霁,凝望千里兴悠悠。
山色揉蓝深染,波影青铜新铸,□冷翠光浮。蓑笠真吾事,聊整钓鱼钩。
坐中客,凌王谢,更风流。一觞一咏,豪俊谈笑气吞牛。
花月连环长好,到处名园池□,遇景且遨游。试问陶元亮,底事赋归休。
岁月人间促,烟霞此地多。
殷(yīn)勤竹林寺,更得几回过(guō)!
岁月蹉跎于人间,但烟霞美景却多多地停留在竹林寺附近,没有因为时过境迁而消散。
因为爱这番烟霞和竹林寺有了感情,但是就算心中有深情厚意也不知道今后能否再来欣赏这美景了。
译注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竹林寺:在庐山仙人洞旁。殷勤:亲切的情意。过:访问。
隐士多为思想家,从朱放的诗句里读者可以领悟他对人生对社会的感受。《题竹林寺》中有着诗人对时间流逝,世事难料的伤怀。
竹林寺依旧有美丽的烟霞景观,但是岁月消磨人难免会有改变。美丽的依然美丽但欣赏的人已经和以往不一样了。这可以被理解为一种遗憾,而这遗憾是人力难以抗拒的。所以诗里用到了“促”这个字。因为这岁月的催促,诗人难以预料自己还有多少机会能来欣赏美丽的风景,所以用到了“更”这个字。前后的呼应用在这里很恰当,既加深了感情的表达力度又使全诗有了整体的美感,很紧凑不拖沓。可以说此诗的最长处不是对竹林寺烟霞的描绘,而是这种对感情的描绘方法。所谓的文章前后的一致性,其实就是这种前后呼应的写作方法,这样编辑文字的好处就是主题明确,言简意赅。当然这是一种逻辑应用,要真正做到还需对素材很好的运用。绝对不是前面有几个词在文章最后依然用几个词就行的,《题竹林寺》可以说是一个范例,读者多琢磨一下就会体味了。
早春湖游
景物新,艳晨昏,山气张大成绿云。画舫红裙,紫陌游人,香软马蹄尘。棹涟漪水皱罗纹,破韶华桃露朱唇。湖风肥柳线,堤雨厚莎茵。春,又早二三分。
春情
愁冉冉,病恹恹,红窗睡起不甚忺。墨淡眉尖,风冷牙签,象管怕重拈。倦梳云懒对妆奁,怕愁春不卷珠帘。落红堆翠径,飞絮拥雕檐。嫌,楼外雨帘纤。
泊潭洲
忆旧游,叹迟留,情似汉江不断头。暮霭西收,楚水东流,烟草替人愁。鹭分沙接岸沧州,鱼惊饵晒网轻舟。风闲沽酒旆筛,月淡挂帘钩。秋,尽在雁边楼。
美妓
舞态轻,曲声清,生香玉骨粉掿成。娇眼珠星,指甲春冰,云鬓剪鸦翎。记沉香火里调笙,忆砑罗裙上弹筝。轻颦欺燕燕,浅笑妒莺莺。挣,那更性胡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