署鼓冬冬大府辟,敛板争趋后先入。
归来坐曹吏接肘,簿领埋头课铢粒。
学宫柳摇昼日长,清风卷舒编简香。
纷纷燕雀稻粱急,往听鸑鷟鸣岐阳。
猜你喜欢
望雨过三春,祝融司节肇。卜日幸逢庚,久旱云亦好。
逾午复颠风,叆叇讫与扫。㢲二权特操,丰隆听何藐。
急矣需孔殷,恧焉惭久祷。
火云凝汗挥珠颗。颗珠挥汗凝云火。琼(qióng)暖碧纱轻。轻纱碧暖琼。
晕腮(sāi)嫌枕印。印枕嫌腮晕(yùn)。闲照晚妆残。残妆晚照闲。
火云夏热凝聚着的汗水散成珠粒,颗粒珠子般的挥汗凝聚成火云。玉石般的身上,天暖得只穿碧色的轻纱。轻厚、碧色的衫衣,裹着如玉般的肌体。
脸颊上泛出的红晕,怕是被枕头印出来的。印在枕头上的是讨厌的脸上胭脂。空闲时,对照镜子,一看晚妆残散了。卸了妆,对着夕阳,也觉得轻闲无享。
参考资料:
1、苏轼著、吕观仁注.东坡词注.长沙:岳麓书社,2005年1月:127
2、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592-293
琼:透明的玉石,代指少妇的肌体。
嫌:怕。嫌:讨厌。晕:代指胭脂。闲:空闲。残:卸退。晚照:夕阳。
上片,以比拟的手法,写少妇挥汗如珠、轻纱裹体的夏日容貌。“火云凝汗挥珠颗,颗珠挥汗凝云火”,渲染了少妇脸部的热汗如珍珠般的美。动静结合,神韵飞舞,光彩照人。上句突出“夏”之意,下句突出“汗”之美。“琼暖碧纱轻,轻纱碧暖琼”,写少妇绿中透白的肌体美。第三句突出“碧纱”的“轻”飘美,第四句突出白玉般的朦胧的体态美。诸多群像巧妙组合,造成了一种宛如仙女飘逸、分外妖烧的意境美。
下片,采用渲染手法,进一步描绘了少妇另外两种美:午睡美和晚妆美,即突出写了少妇午睡之后和晚照卸妆的体态美。“晕腮嫌枕印,印枕嫌腮晕”,将红脸与红枕互为因果,映衬出少女午睡而生的“晕”、“羞”的“红颜”美。“闲照晚妆残”句中“晚”字,点明少妇“闲”与“妆残”的时间。“残妆晚照闲”句中“晚照”,则渲染了少妇“残妆”后的“闲”适生活氛围。这种侧面描写具有极好的审美效果,颇有迷人的魅力。
为表现少妇的体态美,全词总是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同质同构的客观物象,来创造符合自己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的意象。通过“火云”、“碧纱”、“琼暖”、“晕腮”和“晚照”等色彩词语,塑造了“火云凝汗”,碧纱琼裹、晕腮枕印、晚照残妆等少妇特有的体态美和闲适美的睡美人形象。
早振词林五色翰,廿年郎署忽弹冠。校书刘向成新序,判事姚崇起夏官。
楚客不惊湖海阔,闽山能阻雪霜寒。他时召伯甘棠树,只是南风荔子丹。
芙蓉两两胭脂涴。西风一夕临青琐。和泪别瑶京。太华残月明。
岭云三十六。日暮迷金屋。何处问飞鸾。蘅芜澈梦寒。
一人歌唱数人啼,拭泪相看意转迷。不见书传青海北,只知魂断陇山西。
登高乍似云霄近,寓目仍惊草树低。菊酒何须频劝酌,自然心醉已如泥。
高楼曾尔叫声过,瘴海无能避网罗。自分不鸣同野鹜,还将短翮顾清波。
此意与君深爱惜,稻粱岂为私恩泽。唼喋原非解向人,栖身似觉曲池窄。
伫予书就送将归,直度衡阳柢碣石。可怜羽翼等閒催,可怜亦少长风借。
中宵那复叹离群,异方拌作不归客。悠悠天路向何之,误入他家更苦悲。
世间刀鼎非无用,不记当初鱼网罹。一声长叫振枯槁,多谢客来言亦好。
难随放鹤去淩霄,得与游鱼聊戏藻。风草凄清烟月深,欲寐不寐起沈吟。
吁嗟为尔起沈吟,空折江天万里心。
出处士大节,倚伏殊茫茫。绝交苟不作,自足存嵇康。
哲人乃知机,曲士迷其方。顾我类社栎,匠石端相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