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芳草足欢娱,次对南山日已晡。懒散不知春意闹,灌园犹倩一长须。
猜你喜欢
迩来芳信总无凭,花芷蜂房日欲增。春水又生溪上绿,榕阴破暇设鱼罾。
门前车马不相闻,定息焚香坐白云。远近邻庄无历日,种瓜常拟待蜂分。
垂杨临水复临堤,烟锁青芜石径迷。虚阁草玄时一望,对巢燕嘴落芹泥。
雾窗寒对遥天暮(mù),暮天遥对寒窗雾。花落正啼(tí)鸦,鸦啼正落花。
袖罗垂影瘦,瘦影垂罗袖。风翦(jiǎn)一丝红,红丝一翦风。
满天是雾花的寒窗对着天空渐暝的暮色,傍晚的天空遥遥对着寒窗的雾花。花儿凋零,啼鸦声声。乌鸦开始啼叫,正值落花时节。
垂着罗袖的影子显得清瘦不已。清瘦的身影正垂着罗袖。和风剪出一丝丝红线,红线似春风剪得整整齐齐。
参考资料:
1、纳兰性德,徐燕婷,朱惠国著.纳兰词评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01:第69页
暮天:傍晚的天空。
风剪:即风吹。剪,有快速之意。一丝红:常用“红丝”比喻姻缘巧合。
这首词每两句都是反复回文。“雾窗寒对遥天暮”,从最后一个字“暮”倒着往前读,就是下一句“暮天遥对寒窗雾”;“花落正啼鸦”,倒过来也就是下一句“鸦啼正落花”,这就是回文诗的一种。一般的选本里很少会选这首词,原囚很简单:这是纯粹的文字游戏,并没有什么艺术价值和深刻内涵在里边。这道理是完全正确的,回文诗大多都仅仅是文字游戏而已,就像厨师雕刻出来的一朵精美绝伦的萝卜花,无论多漂亮,也只是正餐旁边的一个装饰。但是厨师愿意去雕刻萝卜花的原因有两个:一个原因是要让整桌菜卖出更贵的价钱之外,另一个原因就是:炫技。这是人的天性,如果掌握了高于常人的技术,总忍不住会拿出来卖弄卖弄,没机会卖弄的话,在受到环境的刺激后,就会“技痒”。
从词的作法看,上片布景,下片说情,或者叙事、造理,这是宋词基本结构模式。回文体的歌词,大体上亦依此模式填写。上片的相关物景,包括雾窗、暮天,花落、鸦啼,经过回环往复,变而成为窗雾、天暮,落花、啼鸦,其实际项目并不曾添加。下片通过人物形态的转换,叙说故事。其之由袖罗、瘦影,风翦、红丝,变而为罗袖、影瘦,翦风、丝红,同样也不曾添加。无非是一位女子,于花落、鸦啼的背景下,通过风翦、红丝及翦风、丝红的变换,以展现其婀娜多姿的身段而已。这就是回文的奥秘。
这首词描摹的是眼前风物,虽然意义不大,但是依旧不失隽永别致。从中更可看到词人娴熟的文字技巧。
邵陵佳树碧葱茏,河汉西沈宴未终。残漏五更传海月,清笳三会揭天风。香熏舞席云鬟绿,光射头盘蜡烛红。今日却怀行乐处,两床丝竹水楼中。不知何路却飞翻,虚受贤侯郑重恩。五夜清歌敲玉树,三年洪饮倒金尊。招携永感双鱼在,报答空知一剑存。狼藉梨花满城月,当时长醉信陵门。粉堞彤轩画障西,水云红树窣璇题。鹧鸪欲绝歌声定,鸲鹆初惊舞袖齐。坐对玉山空甸线,细听金石怕低迷。东风夜月三年饮,不省非时不似泥。木鱼金钥锁春城,夜上红楼纵酒情。竹叶水繁更漏促,桐花风软管弦清。百分散打银船溢,十指宽催玉箸轻。星斗渐稀宾客散,碧云犹恋艳歌声。三年身逐汉诸侯,宾榻容居最上头。饱听笙歌陪痛饮,熟寻云水纵闲游。朱门锁闭烟岚暮,铃阁清泠水木秋。月满前山圆不动,更邀诗客上高楼。
异哉宗子孝,亲疾远关心。每念痛大小,因知疾浅深。
化国舒长日正迟,漫天风柳绿成姿。
高低蝴蝶尚春色,零落荼醾犹晚枝。
倦思有余时种竹,老怀无著强赓诗。
人人一觉是非梦,但得百年犹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