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国超诸将,收图不取金。无双识韩信,画一付曹参。
名益图麟著,功将汗马深。如何灭秦佐,偏结故侯心。
猜你喜欢
碧桃几度海南开,青鸟翩翩云际来。人世喜逢周六甲,使君今已近三台。
葱茏宝树连芳合,灿烂天章取次裁。回首高堂同白发,愿言常对百年杯。
少年曾缀紫宸班,晚落危途九折艰。
罪大初闻收郡印,恩宽俄许领家山。
羁鸿但自思烟渚,病骥宁容著帝闲。
回首觚棱渺何处,从今常寄梦魂间。
飋飋西风已老秋,海东归骑晓悠悠。荒亭落木萧萧下,古渡寒烟冉冉收。
董贾万言珍楚璞,燕齐三战逞吴钩。壮图早晚青云上,折取天香慰白头。
关树晚苍苍,长安近夕阳。
回风醒别酒,细雨湿行装。
习战边尘黑,防秋塞(sài)草黄。
知君市骏(jùn)马,不是学燕王。
远望潼关树木苍苍茫茫,京城长安就在夕阳近旁。
阵阵旋风吹醒饯别之酒,微微细雨打湿朋友行装。
练兵备战边地烟尘正浓,买马防秋塞上秋草已黄。
我知朋友此行去买骏马,不是为了学那古时燕王。
参考资料:
1、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139
2、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287-289
关:指潼关。苍苍:迷迷茫茫。
回风:回旋的风。别酒:饯行酒。
习战:备战。习,练习,准备。边尘黑:指边地战争激烈。防秋:古代西北各游牧部落,往往趁秋高马肥时南侵。届时边军特加警卫,调兵防守,称为“防秋”。
燕王,指燕昭王,战国时燕国国君。
这首诗是送别之作,写的是送同僚入京买马这样一个比较特殊的题材。
诗的前两句照应题目,“入京”二字写京城长安一带景色。“晚”和“夕阳”点出送别时间,而“关树”、“长安”为何远所去之处,暗示“入京”,同时勾划出苍茫远景。诗的三、四两句写近景。阵阵回风,蒙蒙细雨,伴着送别酒席,打湿旅人行装,从而把环境与送别自然联系起来,意境颇为别致,而“送”字自在其中。
诗的五、六两句转写此行意义。“边尘黑”点明战争未息,“塞草黄”点明时已深秋。经这里点明“秋”字,上文的“关树”、“回风”、“细雨”等等景物便都觉得真切。这两句言及边地战争,可见诗人身在虢州,心系边塞。诗的结尾两句承“习战”、“防秋”,点明“市马”。“市马”本为“习战”,诗人却由此想到“燕昭市骏”的色而且用“不是学燕王”来说何远此行性质,似乎包含弃置州县,不被看重的叹息。
诗的首联写“关树晚苍苍,长安近夕阳”,是惜“入京”而写自己“唯有乡园处,依依望不迷”(《早秋与诸子登虢州西亭观眺》)的情态;诗的尾联出“市骏马”而联想到“学燕王”,也包含着“丹心亦未休”(《题虢州西楼》)却又无人赏拔的含义。这正是本诗表现上的一个特点。此外,诗中还表达了对边事的关切。这些都可以反映诗人任职虢州期间思想和生活的一个侧面。
地廓秦山壮,天涵海甸宽。
十年经眼处,万里入毫端。
户牖开千嶂,风烟老一竿。
已无圭组累,图画不空看。
村映寒原日已斜,烟生密竹早归鸦。
长溪南路当群岫(xiù),半景东邻照数家。
门通小径连芳草,马饮春泉踏浅沙。
欲待主人林上月,还思潘岳县中花。
夕阳余光点撒在村外的原野上,村里人家炊烟袅袅,乌鸦也早早的飞入密林深处。
溪流南边的小路对面群山峻岭,东边的几家邻居还沐浴在夕阳光下。
门前的小径两旁花草繁茂,马儿踏于清沙软泥之上自饮甘泉。
真是既想待在季友的住处欣赏月色美景,又想去李太守那里游玩赏花。
1、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作者邮箱:930331075@qq.com
寒原:指冬天的原野;冷落寂静的原野。
岫:山。半景:微光,余光。东邻:东边的邻居。
主人:这里指作者的友人王季友。
鲁国将军盖世雄,十年归卧海门东。旧游台阁诸公在,当日京师万马同。
行李忽来人意外,觚棱重入眼明中。圣心政尔思颇牧,待赐临轩节钺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