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粉轻匀。微红浅带嚬。叶较茶枝更绿,花却似、与梅浑。
傲霜开小春。轻霞浮翠云。最好此时花尽,喜相对、共温存。
猜你喜欢
清事相过日应酬,山僧信笔动新秋。王孙遗法风流在,解使平台石点头。
阁雪云低,卷沙风急,惊雁失序。户掩寒宵,屏闲冷梦,灯飐唇似语。堪怜窗景,都闲刺绣,但续旧愁一缕。邻歌散,罗襟印粉,袖湿茜桃红露。
西湖旧日,留连清夜,爱酒几将花误。遗袜尘销,题裙墨黯,天远吹笙路。吴台直下,缃梅无限,未放野桥香度。重谋醉,揉香弄影,水清浅处。
时斋:即沈义父。次韵:即和韵。似语:一作“语似”。
梅:一作“悔”。
此词应与《江南好·行锦归来》词作于同时,即1242年(淳祐二年)、1243年(淳祐三年)间。是时梦窗尚在苏州。
“阁雪”三句,未探梅先言天气。“阁”,搁也,引申为停止。此言室外纷纷扬扬的雪花虽然已经停住,但是冻云层层却压得使人几乎喘不过气来。地面上风吹尘沙呼呼作响,致使空中的雁群也因为这风急云低而显得惊慌失措,从而打乱了它们飞行的次序。三句将寒冬腊月的天气景物描述得细致入微。“户掩”三句。“飐”,风吹颤动状。此言词人紧闭了门窗用以躲避寒夜劲风的肆虐。他在屏风内的床上无聊地闲躺着,甚至连睡梦中也感到了冷清与孤寂。醒后只见灯火在寒夜中闪烁、摇曳,它似乎也在启唇低声地诉说:“这里多么冷清啊!”“堪怜”三句,写室中的伊人。此言窗外的景色可餐,使伊人忍不住停下手中的刺绣前去观赏外面的雪景。但是面对着这似画般的雪景,她不觉又想起往常是双双赏雪,如今却只剩下她孤单一人,这不禁使人兴愁。“邻歌散”两句承上,道出愁的原因。“蒨”,即茜字,指红色。原来她是不放心词人外出欢宴。在宴会中,郎君将会与其他女子打情骂俏,回来后恐怕还能从郎君的衣襟上发现女人敷面用的白粉,在袖子上或许也会显露着腥红色的胭脂印痕。旧时女子盼郎用情专一的心态,由此可见一斑。上片未探梅,先叙天气及室中人的心态。
“西湖”三句。此言词人回忆起当年曾在西湖中欢宴夜游,为贪杯中之物而留连忘返,几乎将伊人的彻夜等候自己归去的谆谆嘱咐也忘得一干二净,害得她白白地守了一夜空房。这里的“花”字,仍指词人的爱人,所谓“名花有主”也。三句既是承上启下,也表露出词人的一片歉意。“遗袜”三句,是对伊人的追忆。“遗袜”句,用李煜《菩萨蛮》:“花明月黯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等句的意境;“题裙”句,用王献之书羊欣白练裙典故。三句追忆两人旧日相爱事迹。词人说:“想当年伊人偷偷地跑出来与我相会的地方,如今恐怕再也难以寻觅遗迹了;而过去两人互相唱和的爱情诗词,现在也是变得墨迹灰黯。更何况我如今还远在天涯,无法再回到两人欢娱过的‘吹笙路’上,作旧地重游而寄兴了。”“吴台”五句,切入正题“探梅”。“吴台”,指吴公台。台在江都(扬州)县西北。南朝宋沈庆之攻竟陵王所筑弩台。后陈大将吴明彻增筑之,号吴公台。这里系泛指赏梅之处。“缃”,帛浅黄色也,这里喻梅花之色。词人说:“‘吴台’的周围一片淡黄色的梅花盛开得簇拥而缤纷,这里算得上是个探梅访幽的好去处啊!但是我却认为,不如去荒郊中无名小桥边寻觅到数枝梅树,闻着那阵阵花香袭人显得可爱得多。如果在‘野桥’边见到梅树,我就会面对着那种‘疏影横斜’、‘暗色浮动’、碧水清浅的绝妙景色,不觉高兴得会捧起酒杯痛饮起来,以求得一醉方休。”下片是继上片向爱人致歉后,才归到正题“探梅”,词人不愧是一个多情种子。
黄金不铸百年身,世变相劘白发亲。龙角墓碑生古藓,砥如亭路落缁尘。
明时事业留诸子,前代衣冠见似人。得失鸡虫都莫问,故丘抔土是全真。
囝思郎罢久无炊,父曰子行胡不归。
负米上堂宽带索,不妨逿地戏儿衣。
浓洄江水泻高滩,中有神龙久屈蟠。众乐妙音时响亮,双娃长袖忽阑珊。
世间变化无非幻,阁上登临正好欢。观幻见真真亦幻,谷花岩草谩凭阑。
漳川螺浦共家乡,醉墨题诗尚挂墙。天末异时怀李白,风流谁复数真长。
那知此日长江簿,即是昔时江夏黄。鹏背知横几千里,棘间何地可回翔。
筝手爱卿
丹山凤鸣,黄云雁影,笙歌罢帘帏静。纤纤香玉扣红冰,一曲伊川令。院体琼琼,秋水盈盈,不由人不爱卿。有情,月明,酬我西湖兴。
水晶斗杯
小奴,捧出.照见纤纤玉。一方寒碧碾冰壶,印万斛葡萄绿。米老斟量,谪仙襟度,子不容范亚父。醉余,唤取,萧宾客题诗去。
读永嘉孝女丁氏卢氏传为赋
丁氏捕鱼,卢娘跨虎,千古伤心处。事亲尽孝死何如?庙貌临江渚。男子狂图,不养父母,反不如之二女。掩书,叹吁,归守先人墓。
题马昂夫《扣舷余韵》卷首
酒边,扣舷,一曲《凉州遍》。洞箫吹月镜中天,似写黄冈怨。自贬坡仙,风流不浅,鹤飞来又几年。题花锦笺,采莲画船,归赛西湖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