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运元气,万物皆凭倚。
物或有所违,气亦随而否。
肉蠹则生蟲,木蠹则生蚁。
嗟哉政亦然,于焉起奸宄。
蠹久不可为,气靡物自毁。
但得元气存,不患蠹不死。
猜你喜欢
自欣分得槠山邑,地近钱塘易买花。
堆案文书虽鞅掌,簪瓶金玉且奢华。
酒边已爱香风度,烛下独怜舞影斜。
礬弟梅兄来次第,搀春热闹令君家。
枯虾乾栗排野盘,拥炉酌酒儿女筵。
却愁诘朝只明日,便数今宵为去年。
瞻星惟恐斗柄落,续膏更愿灯花燃。
小痴老怯坐自笑,无补漫废通夕眠。
破屋山间驿,穷阎溪上村。云山能近郭,池水故当门。
气象生诗笔,波澜动酒樽。夜长归梦远,凭尔与招魂。
西原驿(yì)路挂城头,客散红亭雨未收。
君去试看汾(fén)水上,白云犹似汉时秋。
驿路在西原山上穿行,看起来就像挂在城头似的,那江边的送客亭,有送行人雨中依依惜别。
李判官,你到汾水上的时候,看看那里的云光山色,可还像汉武帝那个时代那样雄伟壮丽?
参考资料:
1、萧涤非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15-616
西原驿路:虢州城城外一个地方,北出黄河的驿路是由城外绕山而去。
汾水:河流名,发源于今陕西宁武,向西南流入黄河。汉时秋:汉朝的鼎盛时期。
此诗是送行之作。当时的虢州城,大抵依山而建。西原是城外一个地方。北出黄河的驿路是由城外绕山而去的。所以诗的开头,才有“西原驿路挂城头”的话。此句骤看是写景,城堞现出了一角,远处有重重叠叠的山,驿路在山上穿行,看来就像挂在城头似的;其实又是在叙事,点出送行题目。再把这第一句和次句连起来读,还可以看到一个雨中送客的场景。除了城堞耸峙,远山一抹,驿路蜿蜒之外,江边还有送客亭;雨景中又仿佛可以看见行人上路,主人殷殷相送。纯然以写景来叙事达情,却又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这是作者在摄取、提炼、表现三方面都下了力量的最好说明。
然而,这首诗不能看作是一般的送客应酬之作,诗人在诗中倾注的思想感情,要比单纯的送别友人深广得多。就在开元盛世一去不复返这样的背景下,诗人感慨遥深地写下了这两句话:“君去试看汾水上,白云犹似汉时秋?”话里隐藏着一段典故:有一年,汉武帝刘彻到河东(今山西地区)去,祭了后土之神,又坐船在汾水上游览、饮宴,高兴起来,做了一首《秋风辞》。有“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的话。汉武帝在位五十多年,是汉朝的鼎盛时期,而唐朝从贞观到开元一百多年间,国力之盛,比起汉武帝时有过之而无不及。安史之乱一来,却突然落得如此可悲的局面,诗人自然是不能不有所感触的。恰好李判官要到晋绛去,诗人于是含蓄地向朋友提出这样的探问,很明显,隐藏在这两句话后面的,是诗人对于唐帝国衰落的深沉的叹息。一种对国家命运深切关怀的激情,在诗人胸中激荡。有了这两句,就给这首送行诗平添许多艺术光彩。
文战何堪功未图,又驱羸马指天衢。露华凝夜渚莲尽,
月彩满轮山驿孤。岐路辛勤终日有,乡关音信隔年无。
好同范蠡扁舟兴,高挂一帆归五湖。
枥上浮云骢,本出吴门中。发迹来东道,长鸣起北风。
回鞍拂桂白,赪汗类尘红。灭没徒留影,无因图汉宫。
木杪来江光,中途憩消摇。佳人在空谷,尺素昔见招。
徒老黄尘中,愧尔渔与樵。永怀《梁父吟》,日暮风萧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