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子在江海,飘飘无固踪。有如芒砀野,朔风卷飞蓬。
朔风无休时,飞蓬日千里。散落天地閒,宁复有归理。
胡雁西北来,一叫三徘徊。何时别沙漠,昨夜宿阳台。
同群一相失,羽翮常低摧。人物有殊性,奈何罹此哀。
昨夜客游初,结交重豪迈。高冠湛卢剑,志若轻四海。
白首悔前图,蹉跎天一隅。寒冬剑门道,失路空踌躇。
深林聚豺虎,绝壁号猩鼯。雪深车轴折,征马惊啼呼。
何当返故处,餐黍居田庐。泪下不能去,肠转如辘轳。
猜你喜欢
岸远沙平,日斜归路晚霞(xiá)明。孔雀自怜金翠(cuì)尾,临水,认得行人惊不起。
江岸远处,平平的沙滩,夕阳照着归路,归路上晚霞灿烂。一只孔雀临水自赏,敞开的翠尾七彩斑斓。路上的脚步似把它惊动,谁知它认得行人开屏依然。
参考资料:
1、钱国莲等.花间词全集: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125.
2、房开江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378-379.
3、陈如江.花间词: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378-379.
归路:回家的路。自怜:自爱。金翠尾:毛色艳丽的尾羽。临水:言孔雀临水照影。
这首词咏的是难过风光中的原野暮色。朝与暮作为特定内容可以有昂扬向上和颓废没落的寓意,但作为自然景色却都很美,旭日和夕阳,朝霞和晚霞,绚丽而富于变化,都能激起人们的美感。在古典文学中写暮色的名句、名作是不少的,欧阳炯能寓奇于变,写景抒情,与前人不相因袭,具有艺术魅力,他写南国新异景物,是出于妍雅之笔。这一首像一幅旅人暮归图。
“岸远沙平,日斜归路晚霞明”,词一开头虽无一字写河,而河已突现在画面。从远岸、沙滩,人们不难意识到附近有一条鱼归路曲折并行的河流。岸之“远”,“沙”之平都是人的感觉,所以词虽未直接写人而旅人也自然突现在画面上了。然后词人着一“归”字,使他的活动内容更为具体,而且能引起人的丰富联想。至于“日斜”、“晚霞明”,既点明了归途的时间,又渲染了景物的色彩。应当说这两句十一个字已把旅人暮归的背景表现得颇有画意了。下面三句则是画面的中心,是近景,是特写,它使暮景带上了鲜明的个性特征:“孔雀自怜金翠尾,临水,认得行人惊不起”,这景象只有南国才有。
孔雀的珍奇美丽,自古为人称道。屈原《九歌》描写少司命华丽的车盖,已提到以孔雀羽为饰。欧阳炯写的不是人工饲养的孔雀,而是野生孔雀。他写旅人忽见河边孔雀开屏,它那徘徊四顾的神气,俨然自怜其尾。孔雀长期未受人们侵扰,与人相狎,所以尽管起初被旅人的脚步声吓了一跳,但看看旅人又马上镇静下来,并没有拖着长尾飞去。
这首词,从押韵看,它先用平韵,后用仄韵,给人以音律变化之美。整首词重视创造意境,景中有人,所以有以少胜多之妙。
曾跨江西使者鞍,直言才上便休官。
三茅得梦全清瘦,头发鬅鬙布襖宽。
幽虫侵暮急,断续苦相亲。
夜魄沈荒垒,寒声出壤邻。
霜清空思切,秋永几愁新。
徒感流年鬓,茎茎暗结银。
浮生同逆旅,扰扰几时休。雁影三湘梦,猿声五岭愁。
异乡那见月,别路忽惊秋。明发云山路,征车岂暂留。
清晨出寻酒家门,蹇驴破帽衣悬鹑。年年碧鸡坊下路,野梅官柳惯寻春。
酒钱有无俱醉倒,改罢新诗留腹稿。儿童拍手遮路衢,拾遗笑倩旁人扶。
百年风雅前无古,沈宋曹刘安足数。后来一字人难补,君莫笑渠作诗苦。
鸠杖初扶鹤骨殊,峥嵘头角见家驹。宁论莱子能娱綵,共喜终童可弃繻。
壁水长流供谷饮,研田逢岁足经畬。春盘春酒桑弧会,悬取尧民击壤图。
自从华表去蹁跹,縠顶丹深不计年。
万里孤光中夜月,一声清唳九重天。
偶然梦觉思辽海,不是饥驱向野田。
赤壁秋高风露下,无心曾唤老坡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