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子从容侍一亭,夜深灯火共谈经。因君却愧蒿庵意,曾许春风点瑟声。
猜你喜欢
缥(piāo)缈(miǎo)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chóu)怅(chàng)。少年豪放。莫学衰(shuāi)翁(wēng)样。
小亭在高耸入云的山峰,隐隐约约浮现着。在千峰上独自叙述胸意,看那万里云烟如浪花般滚来,我与谁共同欣赏呢?
人已经老了,但情怀仍在。虽然思虑着万里山河,但也只能无奈的惆怅。少年啊,要胸怀豪情万丈,莫要学我这个老头子。
参考资料:
1、陶尔夫著.宋词今译:语文出版社,1995-07:154
缥缈:隐隐约约,亦因其高而之似可见似不可见,应题目中的“小亭”。危亭:《说文》:“危,高而惧也。”此言亭之高,应题目的“绝顶”,绝顶亭就是因所位置之高而命名。烟浪:烟云如浪,即云海。
天涯想:指恢复中原万里河山的梦想。衰翁:衰老之人。
起首一句径直点题。“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形容亭在绝顶,既高且小,从远处遥望,若隐若现;这是紧扣题中“绝顶小亭”来写的。危,高也;危亭即高亭,因为亭基在弁山绝顶,这是吴兴地区的最高峰。第二句由亭而写到人,应题目的“登”字。由于小亭位于“绝顶”,故登亭之人有“千峰上”之感。独登小亭,无人共赏,只有万里横江而过的波浪,渺茫无边无际。
上片末两句倒装,一则说北方大片失地,山河破碎,不堪赏玩;二则说因主战派不断受到排挤和打击,已找不到同心同德,一起去把失地收回,重建共赏的人。“万里”,喻其广远,指吴兴以北直至沦陷了的中原地区,此时宋室南渡已八个年头了。“烟浪”形容烟云如浪,与“万里”相应。北望中原,烟雾迷茫,不知恢复何日。“赏”字不只为了协韵,还含有预想失土恢复后登临赏览的意思内。“与谁同赏”即没有谁与之同赏,回应“独”字。“独”而推及“同赏”,“同赏”又感叹“与谁”;欢快味的“赏”字与压抑感的“独”字连翩而来,表现了作者心中此时的复杂情绪。
过片两句“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说自己人虽老了,情怀不变,还是以天下为己任,把国事放在心上,总在作着恢复中原那万里山河的计虑和打算,表现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这两句可联系词人身世来理解。“天涯想”,指有志恢复中原万里河山。年龄虽老,壮志未衰,“犹作”二字流露出“天涯想”的强烈感情。又想起此身闲居卞山,复出不知何日,独自登临送目,纵有豪情,也只能是“空惆怅”。“空惆怅”三个字收住了“天涯想”。一个“空”字把前面的一切想望都钩销掉了,又回到了无可奈何、孤独寂寞的境界,不免要表现出某些颓丧情绪。而胸中热情,又不甘心熄灭,便吩咐随侍的儿辈“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说年轻人应该豪放一点,不要学习衰老之人的模样。是示人,也是律己。这里的“衰翁样”指的是“空惆怅”,借“少年豪放”借回复到“天涯想”的豪情壮志上去。“少年豪放”一句与第二句的“笑谈”二字相呼应,针线绵密。
这是一首小令词,篇幅不长,可是翻波作浪,曲折回旋地抒写了词人十分矛盾复杂的心绪。
雨过荒池藻荇香,月明如水浸胡床。
天公作意怜羁客,乞与今年一夏凉。
大河昔决东南流,萧条东郡今遗湫。我从故老问其由,云古五鼎藏高丘。
地灵川秀草木稠,郁郁佳气蒸常浮。惟物伏见数有周,秘藏奇怪神所搜。
天昏地惨鬼哭幽,至宝欲出风云愁。荡摇山川失维陬,九龙大战驱蛟虬。
割然岸烈轰云骉,滑人夜惊鸟嘲啁。妇走抱儿扶白头,苍生仰叫黄屋忧。
聚徒百万如蚍蜉,千金一扫随浮沤。天旋海沸动九州,此鼎始出人间留。
滑人得之不敢收,奇模古质非今侔。器大难用识者不,以示世俗遭揶揄。
明堂会朝飨诸侯,饔官有品供王羞。调以五味烹全牛,时有用舍吾无求。
二三子学雕琳球,见之始惊中叹愀。披荒斲古争穷蒐,苦语难出声咿嚘。
马图出河龟负畴,自古怪说何悠悠。嗟吾老矣不能休,勉彊作诗惭效尤。
留侯晚节从赤松,武侯早岁称卧龙,仇秦复汉身始终。
渊明初非避俗翁,两侯大节将无同。阳秋甲子法王正,持笔宛有长沙雄。
易地灞上祁山功,王弘何恨奉吾足,督邮能芥平生胸。
归来种豆南山中,斜川只许桃源通。门前五柳春濛濛,落絮不与江波东。
环堵萧然吾未穷,北窗尽有羲皇风。画图不尽千古意,诗成一笑浮云空。
铁豸峨冠,真御史、不负清朝人物。标格冰壶涵玉树,文彩上腾奎壁。
骢马巡行,动摇山岳,长夏飞霜雪。大江西望,山川偏称英杰。
独怜棨戟遥临,明年秋日,桂阙天香发。坐使英才都入彀,列郡氛尘销灭。
老我非才,愧调商鼐,谩握周公发。玉堂杯酒,送君相对明月。
沟中流水已成尘,沟畔荒凉起暮云。
大抵关河须一统,可能天地更平分。
烟横绿野山空在,树倚高原日渐曛。
方凭征鞍思往事,数声风笛马前闻。
潺湲北山水,缭绕南城皋。晴滩锦石乱,击触春湍高。
谁谓溴梁大,不能容鲂鱽。临流自缩手,揭厉应徒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