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为可继,志不在田庐。屯洛无争汲,陈留有借车。
诗书为政在,乡里买邻居。畏垒皆尸祝,今看结驷闾。
猜你喜欢
大业垂身后,风规百里闻。生儿称亚子,为政乐张君。
京兆开阡道,中郎定墓文。双飞丹凤诏,来向养堂分。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选自汉·刘向《说苑》)
曾子穿着破旧的衣裳在地里耕种。鲁国的国君派人到他那里去封赠他一座城镇。说:“请用这座城镇的收入,修饰一下你的服装。”曾子没有接受,派来的使臣便返回了,不久后又来了,可曾子仍然没有接受。派来的人说:“先生不是有求于国君,完全是国君自己封赠给你的,为什么不肯接受呢?”曾子说:“我听说过,接受了人家赠送的东西,就怕得罪人家;给人家东西的人免不了会骄横。纵然鲁君赠送我采邑,没有对我表现出骄横,我能不怕他吗?”最后,还是没有接受。孔子知道了这件事,说:“曾参的话足以保全他的气节。”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曾子:即曾参。邑:城镇。致邑,封赠一座城镇。古代诸侯封给卿大夫的土地,称做采邑。鲁国国君送给曾子一座城镇,不同一般馈赠,应视为封赐。修:修饰。奚:何,为什么。使:命令,派遣。于:向。全:保全。敝:破旧。受:接受。反:同“返”,返回。
无功不受禄,这是理所当然。曾子对鲁国,没有什么贡献,而鲁国国君,要给他一座城镇,仅仅是为了帮助他修饰仪表。虽然这是国君的一片好心,是他对曾子的敬重。但是,如此丰厚的馈赠,曾子不肯接受,不敢接受,也是有道理的。他回答鲁君派来的人所说的一段话,并不是针对某一个人,却是反映了出于寻常的馈赠,正直的人们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种负疚的心理状态和思虑。亲友间的相互赠送,系于情谊,不必过于拒让,因为彼此没有什么报答不报答。但是,如鲁君以采邑相赠,非同小可,有必要拿曾子的话来考虑考虑,是否应该接受。
溪翁来栗里,鸥鸟识斜川。丈室饶容膝,低垣甫及肩。
无文仍学豹,有口不言钱。严郑知吾意,相思坐隔年。
卧龙起草庐,扶汉有余忠。
欲结紫髯客,共追黄星公。
一言根本定,万里氛翳空。
指此为虎踞,长啸吞西风。
夫岂樊吾圃,以虞他人攻。
乌林逸元恶,入罗怆途穷。
汝亦赵佗辈,区区帝江东。
吾意本谓何,剑佩殊不同。
后来矫虔人,藉口欺盲聋。
九折剑阁栈,一泥函关封。
盗贼柄干将,奸雄非英雄。
老我吊古癖,徘徊梵王宫。
城坏遗甃泯,江徙孤岸穹。
中原芳草外,战尘春蒙蒙。
酒尽欲下山,目极斜阳红。
将军名字著华戎,露甲曾收不战功。
马革裹尸忠贯日,虎头食肉气如虹。
云屯欲倚金城重,星陨俄惊玉帐空。
好像祁连筑新家,鼓鼙遗恨意何穷。
不爱天上游,不爱人间住。爱此半峰间,卧看云来去。
三一旧传神咒,十神今济时艰。
愿挽灵旗北指,为君直捣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