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菊露中开,落叶阶前捲。忽听谁家玉笛声,断续随风远。
灯影灿馀光,独坐愁难遣。试数楼头漏点深,月照花阴转。
猜你喜欢
窗外月华明,天淡星光小,玉露惊风叶有声,片片穿帘绕。
独自倚危栏,却恨欢娱少。尺素裁成欲寄谁,海阔烟波渺。
渠水红繁(fán)拥御墙,风娇小叶学娥妆。
垂帘几度青春老,堪(kān)锁千年白日长。
御沟里的水荭白蒿把行宫的围墙拥绕,淡红柔绿像宫女的红颊翠眉般妖娇。
行宫里帘幕几次更换青春已经变衰老,宫门深锁宫女无尽的苦寂何日终了!
参考资料:
1、冯浩非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29-130
渠水:沟渠中的水,此指御沟水。渠,即指御沟。红:水荭(hóng),是一种水生植物。繁:曾益本作“蘩”。蘩,白蒿,即艾蒿。风娇:谓风姿娇柔。娥妆:美女的妆饰。
垂帘:放下帘子。谓闲居无事。千年:极言时间久远。
《三月过行宫》是一首七绝。作者经过行宫,时当阳春三月,看到的是一派春景:“渠水红繁拥御“墙”,诗起句写宫墙外侧,御沟之中,水荭茂盛,白蒿繁密。全诗中实写竹宫春景,仅此一句。接下“风娇小叶学娥妆”,始由眼前水荭生发联想,由实返虚。“风娇小叶”,指荭,红茎,叶片嫩绿,叶上有淡红色茸毛,摇曳风中,色状娇艳。作者忽然觉得,它多么像宫女新妆的红颊翠眉。两种事物,一般新艳,可谓神似。诗起二句,由景及人,辞美,意想亦美。而就全诗之文势而言,则是欲抑先扬,引起下文。
“垂帘几度青春老,堪锁千年白日长。”宫女虽曾有春天般的时光,虽曾有水荭新蒿般娇嫩柔美的容貌,但在寂寞深宫里,经不得春去冬来,几度垂帘,青春转瞬即逝,红颜须臾便老,这种千年长锁的生活实在不堪忍受。诗的后两句,作者用“几度”与“千年”对举,表现宫女们青春易去而寂寞长在的凄苦哀怨的不幸生活,并寄予深切的同情,委婉地表达了对这一不合理社会现象的愤慨。
李贺诗在艺术上以奇丽为其特色,这首诗也表现了这一点。李贺诗的奇,主要在取材和构想上离绝凡近,出人意表。而这首《三月过行宫》更体现出作者构想的奇妙。诗人由御沟荭蒿的春景,一下子便联想到宫女的容颜,然后再联想到她们长锁深宫的生活遭遇,思绪由实而虚,以小见大,从具体的实景到概括的抒情,脱落俗套,与一般宫怨诗的艺术构思不同。而色泽明丽、词藻华美,也是显而易见的。
共是他乡客,从游又隔年。老人偏惜别,把臂一茫然。
去年出郊春欲半,钟阜林峦青未遍。今年此日蛰初惊,动地春光满石城。
柳如蹙金梅碾玉,川原高下麦苗绿。一声布谷已催人,吴侬莫问春迟速。
苍颜老守政无奇,只要我民不苦饥。奉诏偕行两赤令,职在劝耕无扰之。
鲐背厖眉数十叟,听取吾言醉此酒。但遣儿郎力南亩,不患三钱无米斗。
米斗三钱大江东,从今更祝八方同。同见三登太平日,老守不愿万户封。
荆山郁嵯峨,屹立高摩空。光辉韫奇璞,瑞气成白虹。
草木借馀润,飞雨青濛濛。悬知有至宝,追琢烦良工。
连城未易酬,美价璠玙同。行将献天子,持入光明宫。
恻恻重恻恻,舟舵动行色。岁晚念尊亲,华亭有归客。
琴清孤月白,酒尽众山碧。楼阁倚高寒,江空帆影侧。
色带墨痕迷旧沼,响随钟韵下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