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尽浮云天宇清,城头叠鼓报三更。
平生无此一杯酒,玉笥峰头看月生。
猜你喜欢
银塘朱槛(kǎn)麹(qū)尘波,圆绿卷新荷。兰条荐浴,菖(chāng)花酿酒,天气尚清和。
好将沉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狱草烟深,讼庭人悄,无吝(lìn)宴游过。
银亮的池塘,红色的栏杆,倒映在淡黄色的水波里,团团的绿叶托起清新的荷花。用兰叶浸水洗澡,用菖蒲花酿酒喝,天气清明而暖和。
需要用喝酒、聚会来酬谢端午佳节,这里有美酒歌舞陪伴。监狱里的草长的深,公堂上也静悄悄的,不妨多多的摆宴、游玩。
参考资料:
1、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614-616
2、苏轼著,徐培均选注.苏轼诗词选.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61
银塘:银亮的池塘。朱槛:红色的栏杆。麹尘:指淡黄色的江水。麹,同曲。酿酒时,用以发酵的“酒曲”,所生的菌呈淡黄色。圆:团团。卷:托住。条:枝。荐:进。菖花:菖蒲花。
沉醉:喝酒过多,人昏昏欲睡的样子。酬:酬谢。无吝:不吝惜,不要舍不得。
上片,写黄州端午节一派清新升平气象。“银塘朱槛麹尘波,圆绿卷新荷”,描绘宜人的美景。一“银”,一“朱”,一“麹尘”,一“圆”,一“绿”,一“新荷”,组缀成五月百色争妍的风景图,颇有“晴沙金居色,春水麹尘波。红簇交枝杏,春含卷叶荷”(白居易《春江闲步赠张山人》)的神韵。“兰条荐浴,菖花酿酒”,笔锋一转,由写大自然进入到写民俗生活:绿兰枝浸水而浴,绿菖蒲酿酒而饮。整个生活,沉浸在浓郁的节日气氛中,身心愉快。最后一句为点睛之笔,将上述四句的意境概括为“天气尚清和”,世界上一切都是清新的、和好的、升平的。
下片,写苏轼与徐君猷一起欢度端午节日。“好将沉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开头三句,承上启下,将酬节“沉醉”,伴之以“歌”,将欢欣谐趣的两位官员描绘得十分传神。“好将”二字,起到贯连上片与下片的主脉作用。“狱草烟深,讼庭人悄,无吝宴游过”,是苏轼承上升平景象而吐出的酒后真言:太守治州有方,无人犯罪,遗爱人世,百姓安居,可以称之为“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清泰政治。这正是苏轼借题抒发爱民思想的用意。自然,这次端午酬节超过正常性的游宴就没有什么可吝惜的了。字里行间渗透苏轼与徐君猷志同道合的情谊与痛快淋漓之才思。
全词,名为写端午酬节风俗,欣赏五月自然风光,实是借题发挥,歌颂徐君猷的善施政德,使民安乐的功绩,表露苏轼自己的忠君爱国忧民的愿望。上片结尾处“天气尚清和”,收而未尽,为下片留出余地,正好是下片起句“好将沉醉酬佳节”的过片句,由咏景而转向写人,起了承递作用,景情融合。
曾立蛾眉禁省班,至今风采照金銮。
纵横筆阵千人废,浩荡辞源万顷宽。
落纸烟雲纷态度,照人冰玉峙高寒。
從容坐啸香凝寝,说与賓僚拭目观。
尝闻黟县似桃源,况是优游冠玳筵。遗爱非遥应卧理,祖风犹在好寻仙。朝衣旧识熏香史,禄米初营种秫田。大抵宦游须自适,莫辞离别二三年。
苍天高无极,大川广且深。下有沉潜鱼,上有冥飞禽。
先民莫不逸,我独怀苦心。抒情作好歌,歌竟意难任。
仙茗分来御椀携,内庖珍馔共甘肥。缥囊彩扇连翩至,仰见皇心欲解衣。
一封抗佛骨,默祝开衡云。却飞潮海檄,暴鳄徙纷纷。
叱羿射狂日,令娲补漏天。千秋绝至技,万象横妖躔。
问我今何适,吞声滞穷边。问我何名姓,碧玉琬琰镌。
上帝有弄臣,戏博太山巅。争道误一叱,中谗堕风烟。
临岐酌沆瀣,渴吻三十年。月为琉璃盌,星是黄金钱。
小儿东方语,乡里惊不传。一字犹未识,调笑司马迁。
左氏盲老公,龌龊诸侯编。插天昭王台,至今在幽燕。
挟策往从之,飞翰独翩翩。鱼服误白龙,豫且嬉广渊。
一为湛朱网,蛙黾遂来牵。骧首叫阊阖,七萃俱茫然。
西入鹴鸠司,惨淡白云篇。何来四五人,自称俱谪仙。
其魁广成子,安期或偓佺。惝恍识其故,昔者上帝前。
托陪瑶池饮,归共青辎軿。悟来忽大笑,灵气生五咽。
岂无兜离乐,不得誇喧阗。高歌灞陵畔,落日珊瑚鞭。
酒间呼白雪,片片下琼筵。四海水四勺,五岳五石拳。
且移华阳席,改就糟丘眠。一言斗突兀,万目纷睊睊。
猛虎欲齧人,不肯避豪贤。腐鼠岂入眼,鹓雏遇鹰鹯。
执戟鬓垂白,巧宦笑其玄。举世逐狂且,南威故不妍。
头颅无凡骨,不爱插貂蝉。君自吹胡管,我自挟朱弦。
请君勿相忌,君亦勿见怜。但令放之去,归种南山田。
野夫事真宰,肯受时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