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作千山暗,风来万木号。
放怀忘世事,徐步出亭皋。
野处惟知遯,心期不复豪。
宋清捐善药,须贾遗绨袍。
宁乞陶翁食?难餔楚客糟。
精心穷易老,余力及庄骚。
杖屦时行乐,锄耰惯作劳。
正令朝夕死,犹足遂吾高。
猜你喜欢
水声赴{左边三点水右边虢}{左边三点水右边虢}回塘,帘影疏疏遶四廊。
静院数杯倾白堕,幽窗一枕梦清湘。
润侵书笥深防蠹,暖彻衣篝剩得香。
解组径归应更乐,偷闲犹足傲羲皇。
方士飞轩驻碧霞,酒寒风冷月初斜。不知谁唱归春曲,落尽溪头白葛花。
一年秋半月当空,遥羡飞觞接庾公。虹影迥分银汉上,兔辉全写玉筵中。笙歌送尽迎寒漏,冰雪吟消永夜风。虽向东堂先折桂,不如宾席此时同。
袖手坐春昼,渊渊古井水。倦漉渊明巾,姑隐子綦几。
沉冥极颠末,昭彻贵表里。裕矣得失心,隘哉洗其耳。
千回百折。顿悲来满臆,甚于针刺。酸上心头,泪下襟头,寸肠浑似梭织。
愁时怕把啼痕揾,越揾住、越和愁结。算生来、瘦骨柔魂,禁得几番悽恻。
懊恼邻家儿女,话黄昏妮妮,添助萧瑟。倚枕摩挲,梦又惊残,欲睡何曾睡得。
深宵万种柔情绪,只一点、夜灯知悉。道无人、说与愁思,量取画裙宽窄。
缕缕轻烟细细风,秋千池馆万家同。
高低草色相参绿,深浅桃花各自红。
人意尽随流水去,风光都在笑声中。
多情白发并州客,坐对西南雪满峰。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
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此诗前两联写景,时空变化丰富。从时间节点来看,可分为两个时段,第一联为舟行之时(白昼),第二联为泊舟之后(暮夜)。从取景空间来看,一句一景,富于变化。孤舟山曲、豁尔平川、树杪帆落、峰头月圆,远、近、高、低,布置巧妙。
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用字传神: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狭促如刀,瘦瘠之至。荒瘦二字,乃寻常字眼,但在此运用十分贴切,显得自然而工稳,能传达出诗人面对荒村瘦田的第一感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从情感寄寓来看:荒瘦二字,包含地僻、田瘦等多重意义,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极好地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
全诗写的孤静寂寥,忧然恻然,充满旅途的忧虑和烦闷。然而“树梢帆初落,峰头月正圆”,却勾勒出了一幅奇特的峡江晚泊图。帆落于树梢,月圆于峰头,风景优美。“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形象地描绘出了山区农村的苦瘠贫寒,表达了欧阳修对民生凋敝,百姓困苦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