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病畏长夏,枕簟如炮焚。
扶持赖药物,俛仰秋已分。
清夜炷炉香,袅袅起孤云。
灵府豁蒙滞,旧学资鉏耘。
言念总角初,操觚极艰勤,诸老颇赏识,谓可与斯文。
沉痼幸鍼石,轮囷劳斧斤。
可怜四十年,薄陋负所闻。
白首犹著书,逝将献吾君,太官荐玉食,野人徒美芹。
猜你喜欢
妄意斯文力弗胜,苦心犹欲付云仍。
数编鲁壁家传学,一盏吴僧夜讲灯。
南犬固应多吠雪,夏虫那得解知冰。
但令吾道常无坠,饮水何妨枕曲肱。
齿发凋残志有余,一编聊复遂吾初。
老来每恨无同学,梦里犹曾得异书。
家世偏憎慕青紫,儿童切莫话龙猪。
正令世世皆农圃,廉让何妨化里闾。
鬓毛焦秃齿牙疏,老病灯前未废书。
卷里光阴能属我,人间声利久忘渠。
穷山藏拙犹嫌浅,粝饭支羸不愿余。
雨露安能泽枯朽,故人枉是费吹嘘。
飞雪带春风,徘(pái)徊(huái)乱绕空。
君看似花处,偏在洛城中。
春风卷着漫天大雪,飘来飘去,落得到处都是。
你看那欣赏雪景的人们,原都是居住在洛阳城中的富贵人家啊!
参考资料:
1、丁新彦选注.幼读古诗一百首:花山文艺出版社,1984年02月第1版:55.
徘徊:来回地行走。诗中指雪花飞来飞去。
君:相当于“你”,有尊敬的意思。似花处:指雪花落在树枝上,如盛开的梨花一般。洛城:即洛阳;洛城中:即“洛城东”,当时豪贵宅第之所在。
“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是写景;第三句“君看似花处”,有承有转,过渡句,使诗文由景转情。第四句“洛城中”,一作“洛城东”,这里指富贵人家居住之地。联系诗题来看这两句,那意思是说冬天已经结束,突然来了一场春雪,这在那些无饥寒之虑的富贵人心中,不由得产生了一种难得又见的满足和喜悦,于是这熟悉而又新鲜的飞雪,在他们的眼中便成了飞花舞空的美景。但是,对于“洛城外”的穷人来说,他们好不容易在饥寒交迫中熬过了大雪纷飞的隆冬,盼来了春回大地,谁知又来一场大雪,这逝而复回的威胁和灾难,所带来的艰难与怨恨是不难想见的。这首诗的得力之处正在尾句,尾句之中又得力于一个“偏”字,是它构成了虚实两个空间,两种境界,两种生活,两种感情的对比,而诗人的爱与恨,同情与憎恶,也都融入这个对比之中。通过对比所展现的不同状况,及其所孕育的主题等,都留在了诗外,为读者开拓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此诗通过描写一场突如其来的春雪,侧面写出了富人们在屋内赏雪以美酒相伴,穷人们却在雪天流落街头,形成鲜明对比。诗人用曲折的笔法,讽刺了那班达官贵人只图自己享乐,忘了广大地区人民的贫困。
买陂塘旋栽杨柳,求田专理农务。扁舟来往烟波里,青箬绿蓑风雨。时泛渚。把远岫遥岑,收拾来孤屿。黄华解语。道凤阁鸾台,黄尘乌帽,争似醉乡趣。洹溪上,道士而今惟许。飞熊梦断姜吕。水声山色相萦绕,涌出笔端新句。斟桂醑。听万籁笙竽,一派仙家谱。休论往古。向种菊篱边,观鱼轩外,晚节有秋圃。
月明如水山头寺,仰面看天石上行。
夜半深廊人语定,一枝松动鹤来声。
江陵种橘,尚比封侯贵。何况江涛转千里。带天香,含洞乳,宜入春盘,红荔子,驰驿风流仅比。
齿疏潘令老,怯咀冰霜,十颗金苞谩分遗。记觞前、须细认,别有馀甘,从此去,枉却栽桃种李。想相如酒渴对文君,迥不是人间,等闲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