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雨暮雨梅正黄,城南积潦入车箱;镜湖无复鍼青秧,直浸山脚白茫茫。
湖三百里汉讫唐,千载未尝废陂防,屹如长城限胡羌,啬夫有秩走且僵,旱有灌注水何伤,越民岁岁常丰穰。
泆湖谁始谋不臧?使我妇子餍糟糠。
陵迁谷变亦何常,会有妙手开湖光。
蒲鱼自足被四方,烟艇满目菱歌长。
猜你喜欢
独上危楼望落晖。昏鸦归处远烟微。
湖光洗得秋容净,争奈江南雁又飞。
少壮能几时,转盻成白首。俯仰百年中,蝇营复狗苟。
规规一世士,礼法自绳纠。不趁蚁磨旋,空嗟兔株守。
杞菊为糇粮,云山作宾友。空泥坚白鸣,夷惠徒可否。
璆台鎏盏妙京畿,若个豪家不打归。旧买红螺俱粤翠,新收白颡总辽豨。
不辞梓检鸳鸯锦,那取兰陵琥珀飞。莫问鲰生办不得,即令办得惹翁嗤。
悬岩千尺,借欧刀吴斧,削成城郭。千里金城回不尽,万里洪涛喷薄。王浚楼船,旌(jīng)麾(huī)直指,风利何曾泊。船头列炬,等闲烧断铁索。
而今春去秋来,一江烟雨,万点征鸿掠。叫尽六朝兴废事,叫断孝陵殿(diàn)阁。山色苍凉,江流悍(hàn)急,潮打空城脚。数声渔笛,芦花风起作作。
在千尺的悬岩上,被鬼斧神工似的削成了城郭。千里长的石头城迂回不尽,在万里长江的洪涛中喷薄而出。当年王浚的战船旗帜飞舞,直指南京,利用风而没有停泊,在船头点燃了火炬,轻易烧断了石头城的铁索。
如今春去秋来,过了很多年,数万南飞的大雁飞过,在它的鸣叫声中,建都在石头城的许多朝代都相继灭亡了。山色苍凉,江水湍急,潮水拍打着空荡荡的石头城。几声渔人的笛声,芦苇花在风中闪闪发光。
参考资料:
1、王锡荣.《名家讲解郑板桥诗文》:长春出版社,2009年:255页
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石头城:在今江苏南京市清凉山后,曾是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的都城。石头城南北全长约3000米。城基遗迹为赫红色,内有大量河光石。在今清凉山麓,下临长江,形势险要,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重地,有“石城虎踞”之称。悬岩:指南京清凉山。欧刀吴斧:春秋时期名工欧冶子和吴国人所铸造的兵器。回:迂回。喷薄:喷涌激荡。王浚:西晋大将,两任益州刺史,曾用火攻的方式烧断石头城的铁索,攻破东吴。楼船:带楼的战船。旌麾:帅旗;指挥军队的旗帜。风利何曾泊:据《晋书·王浚传》,晋帝要浚到秣陵后受王浑调度,船过秣陵,浚指着船帆对王浑的信使说”风利不得泊也“,自管下金陵抢功去了。等闲:轻易。
征鸿:南飞的大雁。断:废圮。孝陵:明太祖朱元璋的墓。空城:废置的石头城。作作:光泽闪烁貌。
上片写石头城的险要,“悬岩千尺”一句总领全词,借欧刀吴斧,指借春秋时代著名的工匠欧冶子和吴国铸造的兵器,来筑成江边的这座城郭。“千里金城”言其长;“万里洪涛”状其险,两句勾画,雄形险势,顿显眼前。“王浚楼船”五句,写了一段历史故事,写了西晋王浚用火炬烧断铁索,攻陷石头城终获大胜。可以想见当时战况何等的惨烈,石头城再险,又何能阻挡这强大的攻势。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在《西塞山怀古》一诗中,有“千寻铁索沉江低,一片降帆出石头”之句,也是说的这段故事。
下片抒怀,从石头城说开去,虎踞龙盘,六朝古都,“春去秋来”,历经千古盛衰,只剩下“一江烟雨”,而每年一度秋去春还的阵阵大雁,在石头城的上空,叫尽了六朝兴废的往事,也叫断了明朝开国之君朱元璋明孝陵的殿阁。而苍凉的山色,悍急的江流,拍打着早已废圯的石头城,留给人们一段历史兴衰的往事。
全词通过描写石头城的衰败荒凉,深刻表达了作者对历代王朝兴衰的无奈和感慨。
湘潭春水满,岸远草青青。有客钓烟月,无人论醉醒。
门前蛟蜃气,蓑上蕙兰馨。曾受蒙庄子,逍遥一卷经。
子长有游癖,访古来林坰。不到馀十年,历历记所经。
岂惟物推移,抑亦人飘零。忧来欲谁语,一醉将忘形。
我鬓非垂杨,安得长青青。
楼宇沈沈翠几重。辘轳亭下落梧桐。川光带晚虹垂雨,树影涵秋鹊唤风。
人不见,思何穷。断肠今古夕阳中。碧云犹作山头恨,一片西飞一片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