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本荒凉门半掩,故人谁肯为予来。
要师原宪安非病,敢学襄阳怨不才。
春自堂堂花更落,发今种种老其催。
谢安故有东山志,过我题诗拭砚埃。
猜你喜欢
独依浙江楼,满耳怨笳(jiā)哀笛。犹有梨园声在,念那人天北。
海棠憔悴怯春寒,风雨怎禁得。回首华清池畔,渺露芜(wú)烟荻(dí)。
独自在浙江楼远眺,满耳传来的都是哀怨的胡笳和笛子声。好像宫廷的乐工.还在演奏,幼帝此时却已经被俘虏到遥远的北方。
高贵而柔弱的海棠被人侵者如狂风暴雨般摧残,还怎能经得住风雨。回首望向临安,已经是获叶瑟瑟,烟雾缥缈,一派荒凉了。
参考资料:
1、丁炳贵编著.婉约词与豪放词鉴赏: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年07月第1版:第424页
好事近:词牌名。又名钓船笛、倚秋千、秦刷子、翠圆枝等。双调四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梨园:指宫廷乐工。那人:指南宋的幼帝。天北:遥远的北方,指大都(今北京)。
海棠:一种较名贵的花木,我国古代词人常用它来比喻高贵而又不幸的人。在本词中,作者用它比喻南宋君臣,也包括作者自己。华清池:今陕西西安临潼,这里借指南宋统治者灭亡前在临安的游乐之地。
上片起首二句就烘托出一种极度悲怆的气氛,作者登高远眺,看见大好河山惨遭蹂躏,心如刀割,耳边又不断地传来阵阵哀怨的笳声和笛声,更让他感觉悲伤。
下片“海棠”二句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南宋君臣横遭洗劫的惨痛经历。入侵者就好像狂风暴雨,摧残了高贵而柔弱的海棠,使人悲愤不禁。最后“回首”二句,以低回哀婉的笔调倾吐了一个爱国志士对故国故君的无限眷恋:原来那繁华升平、笙歌曼舞的故地,如今已是一派荒凉,再也不复往昔景象。这种沉重的分离之悲为这首词涂上了一层浓浓的凄惨色彩,展现了一首祭奠南宋亡灵的沉痛的挽歌。
全词写出了作者对被掳北上的幼帝与太后的怜念,及痛悼南宋的灭亡,表达了词人内心的伤感与无奈之情。
夏半蒲萄正熟时,累累满架紫金垂。甘酸亦自能消渴,可惜相如早不知。
雄文鏖战气方豪,谁料烟炎烬俊髦。信道青云难力致,东山不是谢安高。
一为饥驱三十年,近收朝牍赋归田。尚赊瓶粟开三径,敢羡庖珍食万钱。
睡起相思劳寸心,捲帘无语立檐阴。故人千里碧云合,斜日半川红树深。
江雁忽传秋后信,陇梅应待雪中寻。天涯奔走成何事?输与寒窗抱膝吟。
老子痴顽愦转蓬,残年嬾复问穷通。
赦书虽未除诗债,盟府犹当策酒功。
桐岭市回人踏月,柘冈月落鸟呼风。
浮生触处无真实,岂独南柯是梦中。
溪亭春草绿,白鸟下初晴。柳锁长堤暗,花摇深水明。
愔愔隔帘影,袅袅听箫声。自酌壶中酒,无穷天地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