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晓新晴物物熙,小风淡日暖归旗。
不堪回首南华路,去岁梅花细雨时。
猜你喜欢
骑吏欢呼不要嗔,二千里外北归人。
殷懃自掬曹溪水,净洗先生面上尘。
万里黔(qián)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jì),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wēng)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diān)?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黔中阴雨连绵,仿佛天漏,遍地都是水,终日被困家中,犹如待在一艘破船上。久雨放晴,又逢重阳佳节,在蜀江之畔,畅饮狂欢。
不要取笑我,虽然年迈但气概仍在。请看,老翁头上插菊花者有几人呢?吟诗填词,堪比戏马台南赋诗的两谢。骑马射箭,纵横驰骋,英雄直追古时风流人物。
参考资料:
1、李静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268-269.
黔中:即黔州(今四川彭水)。漏天:指阴雨连绵。及至:表示等到某种情况出现;直至。霁:雨雪之止也。鬼门关:即石门关,今重庆市奉节县东,两山相夹如蜀门户。
老翁:老年男子,含尊重意。气岸:气度傲岸。华颠:白头。戏马台:一名掠马台,项羽所筑,今江苏徐州城南。两谢:即谢瞻和谢灵运。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为黄庭坚贬谪黔州期间的作品。该词主要通过重阳即事,写出了黄庭坚在穷困险恶的处境中,不向命运屈服的博大胸怀,抒发了一种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的乐观奋发精神。
上片首二句写黔中气候,以明贬谪环境之恶劣,前两句起调低沉,起篇为抑。黔中秋来阴雨连绵,遍地是水,人终日只能困居室内,不好外出活动。不说苦雨,而通过“一漏天”、“似乘船”的比喻,形象生动地表明秋霖不止叫人不堪其苦的状况。“乘船”而风雨喧江,就有覆舟之虞。所以“似乘船”的比喻是足不出户的意思,又影射着环境的险恶。联系“万里”二字,又有去国怀乡之感。下三句是一扬,写重阳放晴,登高痛饮。说重阳天霁,用“及至”、“也”二虚词呼应斡旋,有不期然而然、喜出望外之意。久雨得晴,又适逢佳节,真是喜上加喜。遂逼出“催醉”二字。“鬼门关外蜀江前”回应“万里黔中”,点明欢度重阳的地点。“鬼门关”这里是用其险峻来反衬一种忘怀得失的胸襟,颇有几分傲兀之气。
下片三句承上意写重阳赏菊。古人重阳节有簪菊的风俗,但老翁头上插花却不合时宜,即所谓“几人黄菊上华颠”。作者借这种不入俗眼的举止,写出一种不服老的气概。“君看”、“莫笑”云云,全是自负口吻。这比前写纵饮就更进一层,词情再扬,此为二扬。最后三句是高潮。此三句说自己重阳节不但照例饮酒赏菊,还要骑马射箭,吟诗填词,其气概直追古时的风流人物,更将豪迈气概表现到极致,此为三扬。此处巧用晋诗人谢瞻、谢灵运戏马台赋诗之典。末句中的“拍肩”一词出于郭璞《游仙诗》“右拍洪崖肩”,即追踪的意思。下片从“莫笑老翁犹气岸”到“风流犹拍古人肩”彼此呼应,一气呵成,将豪迈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
全词结构一抑三扬,笔力豪迈,抒发了作者虽被贬黔州、身居恶劣环境,却穷且益坚、老当益壮,不屈于命运的摆布的乐观精神和博大胸怀。
十载飘零无定栖,两年幸隐此山扉。诗书渐觉添新得,心性还应胜旧时。
中流屹立一孤峰,天设原非禹凿功。岩洞玲珑空翠滴,楼台高下瑞烟笼。
翻经老衲白云里,听法神蛟碧浪中。记得当年临绝顶,恍疑身在水晶宫。
轩然一点飞破空,素壁黯澹吹鹰风。无端五国城外景,移向艮岳神霄宫。
太清楼印钤芝红,秃笔喜作凌霄容。尤工点漆古无比,寒焰炯炯生双瞳。
当年禽荒游畋乐,㕲漱书成继肉攫。房山白与海东青,立韝前写奇格。
缟素漠漠长天开,金眸玉爪非凡材。悲台萧飒霜翮下,秋昊肃杀寒姿来。
呜呼!道君画此意胡取,图像凌烟深寄汝。鼙鼓应思将帅臣,丹青且付云霄羽。
火龙骑日雪满天,此际鹰乎奈何许。吾闻道君画鸲鹆,跦跦似兆青衣辱。
何如貌作南飞鸿,冰天雪窖书能通。鹰乎汝亦愁胡仄,粉墨峥嵘且秋色,落日青城泪沾臆。
移根易地莫憔悴,野外庭前一种春。
少府无妻春寂寞,花开将尔当夫人。
何人知寺路,松竹暗春山。潭黑龙应在,巢空鹤未还。
经年来客倦,半日与僧闲。更共尝新茗,闻钟笑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