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雪梅初煖,含烟柳尚青。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
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猜你喜欢
带雪梅初暖,含烟柳尚青。
来窥童子偈(jié),得听法王经。
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
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huáng)宁。
梅花还带着雪,刚刚有些暖意,烟柳也才发青。
陪着姚使君来听童子的颂歌,佛家的经书。
领会了佛理才知道我是虚无的,领悟了空也就厌恶实体了。
我迷惑的心应当觉悟,游子的思绪却还没有平和下来。
参考资料:
1、孟浩然著;曹永东笺注;王沛霖审订.孟浩然诗集笺注:天津古籍出版社,1989.11:224
2、王春红编著.禅诗精选:企业管理出版社,2013.01:6
姚使君:未详。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惠上人:未详。上人,对僧人的尊称。
童子:经中尝称菩萨为童子,一因菩萨是法王真子,二因无淫欲之念,如世之童子。偈(jì):又作伽陀、偈陀,意译偈颂、颂。系与诗之形式相同。一般以四句为一偈。法王:佛与法自在,称曰法王。
无我:我为“常一之体,有主宰之用“。但人身五蕴之假和合,无常一之我体;法者因缘生,也无常一之我体,故无人我,无法我。观空:此处指”析空观“,于五音等法,观查分析,离其着心。
迷心:迷惑之心。未遑宁:谓没有闲暇安息。遑,闲暇。
该诗首联以工稳的对仗将优雅清寒的早春景色描绘的淋漓尽致。精确的描写使“雪梅”“烟柳”顿现眼前。颔联“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点名游寺主题。同时也以梵行犹如童子,深得法王经旨来表示对惠上人的赞叹。颈联写出诗人参偈听经后的感受。领会了佛理,就知道了“无我”的妙义。《观止》卷七云:“为无智慧故,计言有我。以慧观之,实无有我。我在何处,头足支节,一一谛观,了不见我。”通过“析空观”,离开对五蕴所合之“我”的执着,自然对有形的物质之躯产生厌离心。经此一番领会观察,诗人表达了对觉悟的期盼,但又因客思难平,而显出淡淡的尴尬愁绪。虽然不能全然离尘入佛,但还是清晰的表明了诗人对清静佛门的向往之情。
盘峰回栈几千层,径欲凌云揽玉绳。浪得虚名夸鄙俗,古来天险绝阶升。
暗侵真不觉,浓锁一重楼。讵知何处起,莫问几时休。
梦凭春调遣,花逐水漂流。幻个个人样,晨昏来解愁。
天风吹绽黄金粟,檐前老兔飞寒玉。客窗不记是中秋,但觉邻家酒浆熟。
泖田秋霁稻未镰,苇箔竹断收团尖。红膏溢齿嫩乳滑,脆美簇簇橙丝甜。
无肠公子誇钁铄,两戟前驱终受缚。靥心昼煖白玉脐,夔牟夜泣红铜壳。
曲生风度亦可怜,且对霜娥供大嚼。酒后高歌绕碧云,九峰一夜霜华落。
玉仗无踪辇路摧,旧名犹得榜高台。
月斜晓树鸣鹎鵊,日暖春芜放雉媒。
清洛夜声萦谷转,锦屏晴色照人来。
凄凉满眼兴亡恨,谁是芜城作赋才。
羽化自仙骨,延年资养生。——皎然
金经启灵秘,玉液流至精。——潘述
八石思共炼,九丹知可成。——汤衡
吾心苟无妄,神理期合并。——皎然
封灶用六一,置门考休京。——潘述
浮光含日彩,圆质焕云英。——汤衡
持此保寿命,服之颐性情。——皎然
跂予望仙侣,高咏升天行。——潘述
鹤驾方可致,霓裳定将迎。——汤衡
不因五色药,安著七真名。——皎然
挥妙在微密,全功知感诚。——潘述
与君弃城市,携手游蓬瀛。——汤衡
拂拭君王衣,宛转五龙文。光华动宝席,恐是瑶台云。
贵人金屏侧,天语杳莫闻。愿持小星义,誓以奉朝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