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廛光分野,蓬阙盛规模。碧坛清桂阈,丹洞肃松枢。
玉笈三山记,金箱五岳图。苍虬不可得,空望白云衢。
猜你喜欢
梦里江南浑不记,只君幽户难忘。夜来急雪绕东堂。竹窗松径里,何处问归航。瓮底新醅应已熟,一尊知与谁尝。会须雄笔卷苍茫。雪涛声隐户,琼玉照颓墙。
常嫌小知漫闲闲,旷度萧然只爱闲。不借黄梁留客醉,严关三鼓款铜镮。
北上何所苦?北上缘太行。
磴(dèng)道盘且峻,巉(chán)岩凌穹苍。
马足蹶(jué)侧石,车轮摧高冈。
沙尘接幽州,烽火连朔(shuò)方。
杀气毒剑戟(jǐ),严风裂衣裳。
奔鲸(jīng)夹黄河,凿齿屯洛阳。
前行无归日,返顾思旧乡。
惨戚冰雪里,悲号绝中肠。
尺布不掩体,皮肤剧枯桑。
汲水涧谷阻,采薪陇(lǒng)坂(bǎn)长。
猛虎又掉尾,磨牙皓(hào)秋霜。
草木不可餐,饥饮零露浆。
叹此北上苦,停骖(cān)为之伤。
何日王道平,开颜睹天光?
北上之苦,是因为上太行山之故。
太行山上的履道盘曲险峻,悬岩峭壁,上凌苍天。
马足为侧石所蹶,车轮为高冈所催,真是行路难啊。
况且从幽州到朔方,战尘不断,峰火连天。
剑戟闪耀着杀气,寒风吹裂了衣裳。
安史叛军像奔鲸一样夹着黄河,像凿齿一样屯居着洛阳。
前行无有归日,回首眷思故乡。
在冰天雪地中挣扎,哭天悲地,痛绝肝肠。
身上衣不掩体,皮肤粗如枯桑。
想去汲些水来,又被洞谷所阻;想去采些柴来烧,又苦于山高路远。
更何况在山中还可能遇到磨牙掉尾的老虎,时时有生命之危。
山上仅有草木,打不到吃的东西,饥渴之时,唯有饮些麟水。
叹此北上之苦,只有停车为之悲伤。
何时才能天下太平,使人一消愁颜,重见天光啊?
参考资料:
1、詹福瑞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97-199
2、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38-139
缘:沿着。太行:山名,在今山两与河北之间。北起拒马河谷南至黄河北岸,绵延千里。
瞪道:有石阶的山道。
蹶:跌倒。
幽州:地名,在今北京市一带,为安禄山三镇节度使府所在地。朔方:地名,在今山西西北部朔县一带。
毒:凝成。严风:严冬的寒风。
奔鲸:奔驰的长鲸,喻指安禄山叛军。鲸,古喻不义之人。凿齿:传说中的猛兽,比喻安禄山。
剧:甚。
陇坂:本指陇山,此指山之陇冈坡坂。
掉尾:摇尾。
零露浆:树上滴下的露水。
骖:驾在车前两侧的马。
王道平:谓天下太平。
魏武帝曹操有《苦寒行》,又名《北上篇》,概取诗首句“北上太行山”首二字“北上”名篇。李白此诗盖取曹诗之旨,写安史之乱爆发后北方备受叛军蹂躏的苦难状况。全诗格调低沉、苍凉,极富感染力。
此诗以巧妙的设问开篇:“北上何所苦?”为找到答案,诗人以沉痛的心情审视难民们绕行的太行山:“北上缘太行”,找到这因自然环境而致的第一个原因:“”山高路陡,车马难行。随即又放眼广阔的政治背景:“”诗人找到了迫使人们迁徙的战乱这一社会问题,是为另一个原因。虽然明了“何所苦”的原因,诗人却无力为他们排解,只能以更加沉痛的笔触描绘那悲惨的情景。从“前行无归日”到“饥饮零露浆”十二句,诗人描述了“北上行”人们的惨状。接着“”诗人发出了长叹,停下马车,不忍再看,仰天狂呼:“”
这首诗笔触极为细致,追本溯源,刨根究底,描绘灾民图时由环境而哭声,由哭声而身体,由身体而行动,莫不穷形尽相,给人以极深的印象。此时诗人对月挥杯的飘逸、抽刀断水的豪迈,统统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两眼含泪的悲哀与深切的同情。
日出眠未起,屋头闻早莺。忽如上林晓,万年枝上鸣。
忆为近臣时,秉笔直承明。春深视草暇,旦暮闻此声。
今闻在何处,寂寞浔阳城。鸟声信如一,分别在人情。
不作天涯意,岂殊禁中听。
胜绝惊身老,情忘发兴奇。座从歌妓密,乐任主人为。
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楼高欲愁思,横笛未休吹。
缃叶多阴,丹萍早熟,谁赠满笼珍果。尝齐玉版,弄斗金丸,匀圆写来愁破。
邀取花外中仙,佳梦同传,丽词相和。任华林芳景,瑛盘荣宴,故应无我。
春院静、小坼琼莩,轻流星耀,莺嘴隔枝衔堕。多情温尉,应忆曩游,斗帐红珠双颗。
匀染胭脂,镜中一点猩唇,微微芳唾。更香丝挽就,自折阶前花朵。
风卷庭梧,黄叶坠、新凉如洗。一笑折、秋英同尝,弄香挼蕊。天远难穷休久望,楼高欲下还重倚。拚一襟、寂寞泪弹秋,无人会。
今古恨、沈荒垒。悲欢事,随流水。想登楼青鬓,未堪憔悴。极目烟横山数点,孤舟月淡人千里。对婵娟、从此话离愁,金尊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