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凉闲步向江亭,默默看书旋旋行。风转滞帆狂得势,
潮来诸水寂无声。谁将覆辙询长策,愿把棼丝属老成。
安石本怀经济意,何妨一起为苍生。
猜你喜欢
扁(piān)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tīng)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乘舟避难江南,就像失群的大雁,孤独的浮云。穿梭在连绵的烟尘之中,回国中原已泪满襟。
碧山对着水边的平地有丝丝凉意,看着枫树叶和芦苇根。太阳落山了水波平静了怨恨离开了家乡。
参考资料:
1、陈长喜.中国历代词曲赏读.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09月:第332页
扁舟:小舟。
汀洲:水中或水边的平地。
上阕写自己背井离乡,像“旅雁孤云”一般凄苦,回首中原战火纷飞,不觉涕泪沾巾。
起首二句叙事即景自寓身世经历。乘一叶扁舟,到江南去避难作客,仰望那长空中失群的旅雁和孤零飘荡的浮云,不禁深感自己的境遇正复相类。两句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亦赋亦比亦兴,起得浑括自然。“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两句写回首北望所见所感。中原失守,国士同悲。这两句直抒情怀,略无雕饰,取景阔大,声情悲壮。
下阕写眼前萧条的秋色,更增添了旅人辞乡去国的愁思。
过片“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两句,收回眼前现境。薄暮时分,泊舟矶畔,但见江中的碧山正为暮霭所笼罩,矶边的汀洲,芦根残存,枫叶飘零,满眼萧瑟冷落的景象。这里写矶边秋暮景色,带有浓厚的凄清黯淡色彩,这是词人国家残破、颠沛流离中的情绪的反映。“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两句总收,点明自己“辞乡去国”以来的心情。日落时分,往往是增加羁旅者乡愁的时刻,对于作者这样一位仓皇避难的旅人来说,他的寂寞感、凄凉感不用说是更为强烈了。渐趋平缓的江波,这里恰恰反托出了词人不平静的心情。
全篇以景寄情,动静交错,色调苍暗。用“扁舟”、“旅雁”、“孤云”、“汀洲冷”、“枫叶芦根”等典型的深秋景物,烘托出诗人的凄楚情怀,同时也流露出了对国事的忡忡忧虑,唱出了时代的悲凉之音。
浮航二十四,一一跨淮中。此地名朱鸟,当年踏彩虹。
香尘迷旧路,寒水荡遥空。日暮惊飞盖,翩翩下渚鸿。
皇娲化万象,赋受无奇偏。胡为堕爱境,亦为尤物牵。
煌煌灵祠花,玉蕊冠春妍。婉如倾国姝,独立江湖边。
顾惜怨夺移,含秀梁宫烟。青黄竟自寇,始信拥肿全。
珍材归好事,肌理致且坚。瑑刻方寸馀,遗像规汾壖。
愿言税灵驭,要复安所怜。神游妙难诘,岂以大小悬。
槐根开梦国,橘实游棋仙。静想宝龛中,坐纳东南天。
况有大者存,指顾超八埏。
山势包平险,津流合众源。讵知从事剑?不类大夫魂。
光彩潜犹见,精忠死尚存。幽灵如可问,吾意岂忘言?
纯甫自捧金鸡赦,归奉严亲五湖社。闭户初怜此身得,傍人再讶除书下。
毋论当路急需贤,我自凿坏犹劝驾。繁霜臈作吴门冰,劲节与之斗崚嶒。
畴当鼓枻如渔父,谁不呼舟并李膺。此时绛灌须辟易,此际屈贾仍冯陵。
承明玺郎初儤直,万里天颜今咫尺。臣直转彰人主仁,君肥却虑吾民瘠。
光禄艾卿赵宫赞,握手生还玉门色。赵子夙昔同襟期,艾卿亦忝文字知。
但令朝着有三益,容我衡门歌四维。君不见发弩健儿纵鼷鼠,又不见埋轮使者宁狐狸。
丈夫有才莫小用,他日舜世肩皋夔。
血染红颜竟不还,荒坟何处土花斑。将军跋扈无人说,只把风流怨玉环。
东池送客醉年华,闻道风流胜习家。
独卧郡斋寥落意,隔帘微雨湿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