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仙桂已攀援,归去烟涛浦口村。
虽恨别离还有意,槐花黄日出青门。
猜你喜欢
一从门馆遍投文,旋忝恩知骤出群。不道鹤鸡殊羽翼,许依龙虎借风云。命奇未便乘东律,言重终期雪北军。欲逐飘蓬向岐路,数宵垂泪恋清芬。
解组辞京国,揽袂别亲知。飘风中道起,越鸟向南飞。
岂无盈觞酒,恨恨不能持。瞻彼水中凫,感此辕下驹。
浮沉各有适,悲鸣将向谁。丈夫秉微尚,赴义甘苦饴。
苟志在沟壑,贫贱固其宜。周览大块内,斡流随化移。
羲光不停辔,葵心谅在兹。仰惭明主恩,頫惬沧洲期。
挂帆从此去,江海渺无涯。愧乏南金报,而获琼玖贻。
愿言树嘉绩,迟暮慰相思。
春日去都门,河桥气色温。为因乞骸骨,宁不恋君恩。
白首家千里,红亭酒几尊。治平诸老在,深足慰离魂。
三秋违北地,万里向南翔。河洲花稍白,关塞叶初黄。
避缴风霜劲,怀书道路长。水流疑箭动,月照似弓伤。
横天无有阵,度海不成行。会刷能鸣羽,还赴上林乡。
清溪路不遥,都尉每相招。落日休戎马,秋风罢射雕。
朮花生野径,柏实满寒条。永夜依山府,禅心共寂寥。
和烟和露(lù)一丛花,担入宫城许史家。
惆怅东风无处说,不教闲地著春华。
卖花翁摘下一丛新鲜的花朵,担入了许府和史府。
东风吹来,不见百花绽放,寂寥空空,心中失落无比,只知百花闭锁进豪门深府。
参考资料:
1、梁川等,《唐诗三百首鉴赏》: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05,第388-389页
和烟和露:花采摘下的露珠和水气。许史家:汉宣帝的外戚,代指豪门势家。
“”这一联交代卖花翁把花送入贵家的事实。和烟和露,形容花刚采摘下来时缀着露珠、冒着水气的样子,极言其新鲜可爱。许氏与史氏,汉宣帝时的外戚。“许”指宣帝许皇后家,“史”指宣帝祖母史良娣家,两家都在宣帝时受封列侯,贵显当世,所以后人常用来借指豪门势家。诗中指明他们住在宫城以内,当是最有势力的皇亲国戚。
“”这后一联抒发作者的感慨。东风送暖,大地春回,鲜花开放,本该是一片烂漫风光。可豪门势家把盛开的花朵都闭锁进自己的深宅大院,剩下那白茫茫的田野,不容点缀些许春意,景象十分寂寥。“不教”一词,显示了豪富人家的霸道,也隐寓着诗人的愤怒,但诗人不把这愤怒直说出来,却托之于东风的惆怅。东风能够播送春光,而不能保护春光不为人攫走,这真是莫大的憾事;可就连这一点憾恨,也无处申诉。权势者炙手可热,于此可见一斑。
诗篇由卖花引出贵族权门贪婪无厌、独占垄断的罪恶。他们不仅要占有财富,占有权势,连春天大自然的美丽也要攫为己有。诗中蕴含着的这一尖锐讽刺,比之白居易《买花》诗着力抨击贵人们的豪华奢侈,在揭示剥削者本性上有了新的深度。表现形式上也不同于白居易诗那样直叙铺陈,而是以更精炼、更委婉的笔法曲折达意,即小见大,充分体现了绝句样式的灵活性。
自揣平生,百无一能,此心拙诚。甚年来行役,交情契阔,东奔西走,水送山迎。
遥望神州故人千里,何意今年共此行。潇萧雨,算几番茅屋,灯火残更。
从教长路欹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