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马松间不忍归,数巡香茗一枰棋。
拟登绝顶留人宿,犹待沧溟月满时。
猜你喜欢
天险尝闻不可升,人间危堑更难名。
欲知平步亭中意,平得心来处处平。
兵火相寻音问绝,登高寓目空伤神。
金华山且望不见,况乃欲见山下人。
三宿灵峰不为禅,茶瓯随分结僧缘。明朝杖屦丹丘去,带得烟霞过海船。
洞中大士半千身,住世端能了世因。应笑玉箫峰下客,马蹄长践利名尘。
渔父笑,轻鸥(ōu)举,漠漠一江风雨。江边骑马是官人,借我孤舟南渡。
渔父仰天大笑、吟唱,轻飘飘的江鸥在飞翔,宽阔的长江上吹洒满江风雨。江边骑马奔波的当差的小官,现在竟然借我的小船往南渡过长江。
参考资料:
1、陈如江.一蓑烟雨任平生:东坡词.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4:143-147
2、刘石评注.苏轼词.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92
3、朱靖华等.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7:856-863
4、徐康铭.儿童读唐宋词.长沙:湖南地图出版社,1993:93
轻鸥举:轻盈的鸥鸟飞起来。漠漠:云烟弥漫。
“渔父笑,轻鸥举,漠漠一江风雨”,写渔父从酒醒之后的大笑、大吟的悠然闲适的神情。仰天而笑“轻鸥举”,隐喻渔父如海鸥那样自由飞翔。平视而笑“漠漠一江风雨”,隐喻渔父如江阔那样的心胸,无视风雨。这是自然的壮观,也是渔父的身影。渔父与自然融为一体了,恬淡悠然。
“江边骑马是官人,借我孤舟南渡”,以写实对比的手法,进一层以官人的奔波映衬出渔父的悠闲,突出了官人高贵反而累赘、无能,渔父卑下反而自由自在。“笑”中最能令人深思的是笑官人:一群群骑马的官人,这时也不得不借渔父的“孤舟”南渡。嬉笑诙谐之情,表现在最后两句中。
第四首词先描景,后叙事,景事相缀,以“笑”为中心线,贯串全词,写出了渔父的闲适自由的生活情景。也反映农村劳动人民的生活,呈现出一股逸然超脱的思想情趣:静谧的荒野江边,质朴的莞尔而笑的渔父与轻盈自由的江鸥为伴,跟风雨中追名逐利的官人构成鲜明的对照,作者的美丑标准也在这里明显地得到标示。这一点,又是在非常自然的化工妙手中表现出来,显示出一种“真态”的村野气息。
半湖帆影,双桨苇香,采兰人去如织。水国阴多,已不是湔裙风色。
谁伴淩波,市桥寻问,酒家消息。对芳时丽景,断送浮生,今天下沉酣日。
芒鞋步出山村,看青帘乍展,品位先识。试入壶中,招素鹤紫裘吹笛。
记前度旗亭买醉,月底婵娟泛轻鹢。旧事沉思,老怀凄艳,早潘郎头白。
木鱼光里两蒲团,意气与我平生欢。尽底告君君不会,空得痴人寻笔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