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园说海若,稷下谈神州。长剑堪倚天,语大世莫酬。
少狂岂其然,及此日月流。稍知画足非,万事指顾休。
夫子更高识,未沫于前修。乘流聊复驶,得渚正须留。
盖有幸遇鲁,何能必为周。徜徉下泽车,惊骇入谷驺。
对酒尚青眼,吟诗将白头。山阴论往事,陈迹讵能收。
猜你喜欢
草长莺(yīng)飞二月天,拂堤(dī)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yuān)。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
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参考资料:
1、贺新辉.清词鉴赏辞典:燕山出版社,2009年:48.106.156.269.332
2、张春娟.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教材诗歌教学策略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16-18
杨柳拂堤:像杨柳一样抚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散学:放学。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老鹰。
首联写时间和自然景物。生动地描写了春天时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景物写活,使读者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读者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
颔联写村中的原野上的杨柳,“拂”,“醉”,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颈联和尾联写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孩子们放学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正处在人生早春,儿童的欢声笑语,兴致勃勃地放风筝,使春天更加生机勃勃,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结尾两句由前两句的物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渲染得淋漓尽致。
《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诗人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缤纷的“乐春图”。全诗充满了生活情趣,诗情画意。诗人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展露无遗。本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字里行间透出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欲谋休退尚因循,且向东溪种白蘋.谬应星辰居四辅,终期冠褐作闲人。城中隔日趋朝懒,楚外千峰入梦频。残照晚庭沈醉醒,静吟斜倚老松身。
故人还喜笑言同,把酒相看似梦中。老去卜邻逢晏子,从来解榻赖陈公。
画船稳泛平溪渌,层观高横落日红。莫讶狂歌先尽醉,预愁羁旅向山东。
紫殿含云列,黄居吐日攒。人间杨柳色,天上得先看。
藻鲤腾文浪,华莺度玉栏。万年瞻郁翠,春象映游观。
砻得新硎振旧家,先行我已愧泥沙。神羊挂起无寻处,万斛天风吹海霞。
水摇晴影漾楼台,台上花前载酒来。杨柳不胜金缕瘦,海棠空自锦云堆。
梦随峰蝶寻春去,兴入烟云尽处回。欲纪所思吟不得,却谁先篆满苍苔。
敛容辞豹尾,缄恨度龙鳞。金钿明汉月,玉箸染胡尘。
古镜菱花暗,愁眉柳叶颦。唯有清笳曲,时闻芳树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