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抱忧患,贫贱苦煎熬。居此二者间,幸无终岁劳。
养生赖裘葛,卜隐开蓬蒿。既不碌碌冗,又不巍巍高。
炎凉纵所遇,寒暑俱可逃。竭力供子职,大欢对儿曹。
至人贵真乐,名位岂所饕。咄嗟路傍子,生死堪悲号。
猜你喜欢
含情含怨一枝枝,斜压渔家短短篱。惹袖尚馀香半日,向人如诉雨多时。初开偏称雕梁画,未落先愁玉笛吹。行客见来无去意,解帆烟浦为题诗。
病思无端鬓有华,乞身刚喜得还家。缘深云梦泽中水,心醉武陵溪上霞。
谙道岂真须老骥,入林聊复羡归鸦。东冈旧业堪衣食,种稻条桑更艺麻。
朝与周人辞,暮投郑人宿。
他乡绝俦(chóu)侣,孤客亲僮仆。
宛洛望不见,秋霖(lín)晦平陆。
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
主人东皋(gāo)上,时稼绕茅屋。
虫思机杼(zhù)悲,雀喧禾黍熟。
明当渡京水,昨晚犹金谷。
此去欲何言,穷边徇(xùn)微禄。
早晨才辞别了洛阳,傍晚就到郑州投宿。
异乡已没有自己的伴侣,孤单客子自然和僮仆亲睦。
洛阳城已经看不见了,秋雨连绵晦暗了平陆。
老农从青草丛生的地边归来,村童还在濛濛细雨中放牧。
主人家住东边肥沃水田地,该收获的庄稼环绕着茅屋。
蟋蟀欢鸣织机声响,麻雀喧噪谷物正熟。
明天将要渡过京水,昨晚却还住在金谷。
这一去还想说些什么呢?到边远之地挣份薄禄。
参考资料:
1、邓安生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27-29
2、彭定求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88
周人:洛阳人,洛阳为东周都城。郑人:郑州人,郑州春秋时为郑国都城。
俦侣:伴侣,朋辈。
宛洛:二古邑的并称。即今之南阳和洛阳。常借指名都。秋霖:秋日的淫雨。
田父:老农。
东皋:水边向阳高地。也泛指田园、原野。
思:一作“鸣”。机杼:指织机。悲:一作“休”。
京水,源出荥阳县高渚山,郑州以上称为京水,郑州以下称为贾鲁河。晚:一作“夜”。金谷: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北。金谷原为晋代富豪石崇花园,此处代指昔日繁华。
穷边:荒僻的边远地区。徇:营求。
“他乡绝俦侣,孤客亲僮仆”,这四句交待路途情况。早上与周人辞别,晚上在郑州寄宿,离开亲人,越来越远了,一种凄凉的孤独之情油然而生。在这寂寞的旅途中,与诗人相亲相近的只有那随身僮仆了。这后两句摹写人情极真,刻画心理极深,生动地表现出一种莫可名状的凄清。唐末崔涂诗“渐与骨肉远,转与僮仆亲”(《巴山道中雨夜抒怀》)就是由这两句脱化而出。
接下来八句由记叙、议论转为写景。诗人将这种凄清孤独的感情外化为具体可感的“雨中秋景图”:“虫思机杼鸣,雀喧禾黍熟。”南阳、洛阳在视线中已逐渐模糊、消失,空阔辽远的原野笼罩在霏霏的霪雨、蒙蒙的烟气之中。村头,田父荷锄踏青而归,牧童短笛声声,怡然自得,村东水边高地上的主人家环绕在一片油绿鲜亮的庄稼中。还有悲鸣的秋虫,摇动的机杼,喧嚣的雀鸟。
诗的最后四句又由写景转为直接抒情。“明当渡京水,昨晚犹金谷”。这两句是说:“我昨天还在繁华的洛阳,而明天就要去偏远的郑州了。”句意和头二句“朝与周人辞,暮投郑人宿”前后呼应,既体现出感情的凝聚、深化,给人以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另一方面又开合有度,收放自如,浑然一体。“此去欲何言,穷边循微禄”是指为了微薄的俸禄而到穷僻边远的地方去。这二句话感情深沉、情韵丰厚而不作平白直露的激越之语,在自嘲中流露出更深沉的忧郁——情到深处人孤独。
全诗在征途愁思中以简淡自然之笔意织入村野恬宁景物,又由恬然的景物抒写宦海沉浮的失意、苦闷和孤独。全诗诗情与画境的相互渗透、统一,最后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妙境。
京兆归何处,章台空暮尘。可怜鸾镜下,哭杀画眉人。
不独称佳丽,河山王气存。司徒分国计,端笏俨都门。
宇内勋名满,江南制节繁。谁能公可荐,密勿切朝昏。
五十七年,侵寻老矣,小庵初筑林垌。故人相过,喜雪舞祥E648。遍野跳珠溅玉,纵儿童、收满金瓶。明年待,洗光银海,袖手看升平。
先生。齐物久,蚁丘罢战,蜗角休征。趁尊前身健,有酒须倾。随分村歌社舞,何须问、武宿文星。忘怀矣,未能忘酒,相与醉忘形。
小滩拍拍鸬鹚飞,深竹萧萧杜宇悲。
看镜不堪衰病後,系船最好夕阳时。
生涯落魄惟耽酒,客路苍茫自咏诗。
莫问长安在何许,乱山孤店是松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