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传春信菊延秋,万壑千岩引胜游。
明月半船招贺监,清风满袖挹浮丘。
意间自得琴书乐,身隐犹怀畎亩忧。
但得八荒皆寿域,饭疏饮水亦何求。
猜你喜欢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凄凄呀雨凄凄,窗外鸡鸣声声急。风雨之时见到你,怎不心旷又神怡。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潇潇呀雨潇潇,窗外鸡鸣声声绕。风雨之时见到你,心病怎会不全消。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风雨交加昏天地,窗外鸡鸣声不息。风雨之时见到你,心里怎能不欢喜。
参考资料:1、《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175-176页。
风雨凄凄,鸡鸣喈(jiē)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喈喈:鸡鸣声。云:语助词。胡:何。夷:平,指心中平静。既见君子,云胡不瘳(chōu)?胶胶:或作“嘐嘐”,鸡鸣声。瘳:病愈,此指愁思萦怀的心病消除。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晦:黑夜。
爱酒行行访市酤,醉中亦有稚孙扶。
林梢残叶吹都尽,烟际孤舟远欲无。
野饷每思羹苜蓿,旅炊犹得饭雕胡。
青山在眼何时到?堪叹年来病满躯。
才倾一盏碧澄澄,自是山妻手法成。
不遣水多防味薄,要令麹少得香清。
凉从荷叶风边起,暖向梅花月裹生。
世味总无如此味,深知此味即渊明。
翠被承恩罗扇弃,一年一度一相逢。功成者去终当尔,分付池莲与井桐。
尔家淮海曲,秋日赋归来。戎服本儒行,将军今老莱。
旧谙司马法,兼有季鹰才。宝剑君长拭,无令染绿苔。
相饯出城西,攀折长亭柳。别意不可言,饮此一杯酒。
广陵潮送木兰舟,黄河五月如清秋。试听鹧鸪无远近,关山明月好回头。
送客时,秋江冷。商女琵(pí)琶(pa)断肠声。可知道司马和愁听。月又明,酒又酲(chéng),客乍醒。
送客人走的时候,正是秋日,江面凄冷。歌会弹唱着送别的曲调,让人分外感伤。她可曾知道我在和着愁绪倾听。月亮已挂上了天空,酒意已浓,客居的人猛然惊醒。
参考资料:
1、关汉卿.《元曲三百首》.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年:第83页
2、齐义农.《诗情画意品读元曲》: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9月1
四块玉:曲牌名。入“南吕宫”。小令兼用。定格句式为:三三七、七、三三三。冷:凄冷,萧条。商女琵琶:此处暗指白居易的《琵琶行》。和:连,连同。酲:喝醉了神志不清。喻指酒浓。醒:醒悟,觉醒。
“送客时,秋江冷。商女琵琶断肠声。可知道司马和愁听。”瑟瑟秋水,朗朗秋月,江滨送客,以酒饯行,歌女弹着送别的曲调,牵引出作者万般的离愁别绪,和着愁绪倾听着这断肠的曲调,时问仿佛己倒流,依稀可见当年唐朝诗人白居易贬谪江州时,浔阳江头夜送客,写下《瑟琶行》的情景。如今作者身临其境,郁郁不得志的遭遇使之对此诗产生了真切的共鸣。
“客乍醒”,是小令的收尾之笔,也是整篇的高潮,虽言“客”醒,实则主人和客人都己醒来。明写从酒中清醒过来,暗指作者从宦游生涯中醒来,产了强烈的隐归山野之心。一个“醒”字,表明了作者的醒悟,猛然意识到自己的仕途已到此为止,再在宦海沉浮已无多大意义,只有隐归山林,享受山村野趣,才是自己应该选择的道路。
词人把自己的经历、感受融迸了对历史往事的追思中,反映了元代知识分子沉浮宦海、郁郁不得志所产生的矛盾心情,这也是元代下层文人的普遍情绪。
本首小令怀古伤今,虽然篇幅较短,但辞句清淡,韵味悠长,与自居易的《琵琶行》一脉相通,表现出略带忧伤的官场失意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