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斋出守剑津时,正直清廉真吏师。
遣爱昔尝垂竹帛,徽音今又嗣埙篪。
侯能培植基棠茇,我欲摩挲常萼碑。
千载福公家传好,怀哉蜀士送行诗。
猜你喜欢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zhǔ)。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xián)得锦标第一归。
竞渡的龙舟高高地挂起一面面红旗,从柳阴深处的水洲出击。鼓声像春天的雷电,冲破烟雾,劈开波涛,直奔远处夺标目的地。
围观人群的欢呼声震天动地,有惊退万人争战的豪气。在金碧辉煌的小阁楼西,夺得锦标的龙舟获得第一名回来了。
2、曾强.唐宋诗词名篇诠注详析插图本: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06:第179页
3、夏于全.中国历代诗歌经典唐诗·宋词·元曲宋词卷(下卷)(绣像版):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年07月第1版:第214页
4、伍心铭.宋词三百首鉴赏:时事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第123页
红旗高举:高高举起红旗。渚:水中间的小洲。春雷:形容鼓声像春雷一样响个不停。远远回:形容龙舟的速度之快。
惊退万人争战气:龙舟竞争之激烈气势,就像打仗一样,把观众都惊呆了。金碧楼西:领奖处装饰得金碧辉煌。衔得:夺得。锦标:古时的锦标,也就是一面彩缎的奖旗,一般都悬挂在终点岸边的一根竹竿上,从龙舟上就可以摘取到。
上阕首句“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以“高举”、“飞出”两个动态的词语,写出龙舟赛开场的景象,开篇就将紧张激烈的比赛气氛渲染出来。“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这一句,写各条龙舟上的人擂鼓欢呼,声抵云霄,如同轰响的“春雷”,震人心魄。这些鼓声使划船人士气高涨,他们将小舟划得飞快,使它“直破烟波”,像离弦的箭一般前进。“远远回”是指龙舟到达远处再折回来。上阕两句,犹如一个紧追龙舟的特写镜头,将龙舟从出发到加速,再到折回的过程详细地记录下来,其问数艘船争渡的激烈气氛,以及船上人高涨的气势,无不清晰呈现。
下阕转而写周围的人群:“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震”字准确重现了万人雷动的场景,可见此时已有龙舟胜利抵达终点,因此围观的人群爆发出了震天动地的欢呼。“惊退”的主语并非围观者,而是参加比赛的人,他们争相竞渡的豪气,能“惊退”万人,以豪语写豪情,相得益彰。“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衔”字的运用,将龙舟夺胜的姿态写活了。“金碧楼”与前面的“红旗”、“杨柳”、“烟波”一起,在视觉上丰富了整个场面。“第一归”呼应了“竞渡”的主题,对首句的“飞出深深杨柳渚”进行了完美的收结。
此词采取白描手法,注意通过色彩、声音来刻画竟渡夺标的热烈紧张气氛。同时,词还反映了人们热烈紧张的精神状态。龙舟飞驶,鼓击春雷,这是写参与竞渡者的紧张行动和英雄气概。欢声震地,是写群众的热烈情绪。衔标而归,是写胜利健儿充满喜悦的形象与心情。如此一来真实地再现了当日龙舟竞渡、观者如云的情景。
面面纱窗,层层绮帐,宵来料难遮定。依稀游戏处,在明月、花香幽境。
迷离无影。待缭绕天涯,寻欢俄顷。嗟孤另。几番隔断,水昏烟暝。
夜永。眠也难成,嘱暗风,休便把人吹醒。相思仍一路,向云雨、前头先等。
无人拘领。奈一两栖鸦,来啼金井。残更剩。尽拚重做,枕寒衾冷。
霜冻泥塘,苔生石坝。依然当日风光。十年离别,重过旧村庄。
欲唤青山共语,应相识,前度刘郎。流年改,儿童长大,笑问客何方。
凄凉伤往事,抛开学业,别了家乡。把年少豪情,化做黄粱。
投笔种瓜种豆,燃天火,焚尽文章。仰天叹,茫茫百感,前路细思量。
舟楫春风桃李溪,送君晴日越台西。忍闻求友啼莺合,喜见留人芳草齐。
积学郑玄非句读,传经刘向岂筌蹄。河阳幽事遥相报,门外垂杨几处低。
值得渔夫棹,江梅隐雪津。黄河冰腹厚,白草马蹄春。
既释隆中业,还为川上人。友生难解事,往行不须论。
幽甚南雷路,尝闻故老传。墟通卖鱼碶,潮入种蚶田。
棂子浑成树,桃花不计年。山中多佛寺,灯火肃芊芊。
客子行吟径路幽,一声啄木绿阴稠。芙蓉倒映空江色,危立溪头几点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