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展经纶志,初为抚字官。
五弦能自爱,百里几民安。
此去还家便,知非行路难。
蒍于歌一曲,先合尽亲欢。
另我重云里,扬舲积雨余。
预愁千里道,难寄一缄书。
暂尔还豀馆,重来任石渠。
明朝谩凝睇,舟已过桐庐。
猜你喜欢
赤地我居苦,寸心天我知。
元元争救死,凛凛强夫危。
备具先三日,忧端彼一时。
倏然返生意,人力岂能为。
湖镜何曾拭,山眉本自舒。叶稠初隐鸟,花落乍惊鱼。
自有淩波步,回看掷果车。
吾观非常者,碌(lù)碌在目前。
君负鸿(hóng)鹄(hú)志,蹉(cuō)跎(tuó)书剑年。
一闻边烽(fēng)动,万里忽争先。
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kǎi)还。
我看一些非凡之人,被眼前的小事纠缠。
你颇具有远大志向,文武才华耽误多年。
听说边境有敌入侵,立即赴军万里争先。
我将进京谋求功名,何时你才胜利归来?
参考资料:
1、张学文.唐代送别诗名篇译赏:重庆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36-38
非常者:非凡的人。碌碌:平庸,一般。
鸿鹄:鸟名,飞得高远。蹉跎:耽误失时。比喻失意,时间白白过去,光阴虚度。书剑年:指读书做官、仗剑从军的年月。书剑,指文武之事。书剑:指文才武略。
边烽动:边塞上的军事行动。烽:烽火。古时边境有敌入侵。在高台上烧柴或狼粪以报警。
京国:京城。何当:何时可以。献:献功。凯还:胜利归来。
首联,诗人从生活经验上远远起笔,说非凡之人往往在眼前干些小事,无所作为,以消除友人对仕途失意的愧恨,为后文的称颂勉励作好铺垫。首句的“吾观”二字,把这一生活经验,说成亲眼所见,表达得斩钉截铁,使人不得不信。
第二联由普遍转到个别,具体写友人的抱负和遭遇。前后两联意脉贯通,应接严谨。“鸿鹄志”三字是对友人的称赞,也是诗人“冲天羡鸿鹄”的勃勃雄心的表露。“蹉跎”一句,为友人申述了怀才不遇的悲愤,也表现了诗人宏图难展,碌碌无为的苦闷。
第三联由感伤转入豪放,用数字对举法构成顿挫。“一闻”对“万里”,再着一个“忽”字,把友人不计得失,急于国难,努力争先的精神和形象,表达得很是鲜明。
最后以反诘句终篇,扣住题意,表明自己也将进京寻找前程,并预祝友人旗开得胜,早日献功阙下。
全诗浑健壮逸,当为孟诗别调。此诗的情绪比较复杂,它一方面赞扬了陈七素有大志,一闻边关有敌入侵,便立即争先从军,万里赴敌,以身许国的精神,表现了诗人关心国事,预祝友人早日凯旋的感情;另一方面又抒发了对明主弃才,友人失意的愤慨。全诗既有称颂又有勉励,既饱含怨恨又无迹可寻。
本不为幽寺,松边世外心。
翠明山欲近,碧暗水疑深。
鸟触岚光破,鱼惊屐乡沈。
轮他茅舍好,径转绿罗岑。
山野低回落雁斜,炊烟茅屋起平沙。
橹声归去浪痕浅,摇动一濰红蓼花。
微尚难矜己,虚荣独让时。买山聊复尔,浮海亦安之。
止足明孤性,栖寻见夙思。巢居何代子,不使世人知。
千级穿萝望渐平,万峰拥笏骤相迎。秋空月并蟾蜍吐,夜壑风疑虎豹惊。
荒草不传兰若迹,古松犹识范祠名。自怜长诵先忧语,拄颊看山尽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