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刑酿出洞庭霜,只取青圆不待黄。凡俗尽从千佛转,忘言老宿但拈香。
猜你喜欢
从头细转梵王经,一串秋香得洞庭。为报重苏当自惜,莫教落入念珠厅。
摽(biào)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dài)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jì)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梅子落地纷纷,树上还留七成。有心求我的小伙子,请不要耽误良辰。
梅子落地纷纷,枝头只剩三成。有心求我的小伙子,到今儿切莫再等。
梅子纷纷落地,收拾要用簸箕。有心求我的小伙子,快开口莫再迟疑。
2、洪镇涛.诗经: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11-12
摽:一说坠落,一说掷、抛。有:语助词。七:一说非实数,古人以七到十表示多,三以下表示少。或七成,即树上未落的梅子还有七成。庶:众多。士:未婚男子。迨:及,趁。吉:好日子。
今:现在。
顷筐:斜口浅筐,犹今之簸箕。塈:一说取,一说给。谓:一说聚会;一说开口说话;一说归,嫁。
这是一首委婉而大胆的求爱诗。
此篇的诗旨、诗艺和风俗背景,前人基本约言点出。《毛诗序》曰:“《摽有梅》,男女及时也。召南之国,被文王之化,男女得以及时也。”“男女及时”四字,已申明诗旨;后数语乃经师附会,应当略去。《周礼·媒氏》曰:“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明白了先民的这一婚恋习俗,对这首情急大胆的求爱诗,就不难理解了。陈奂则对此篇巧妙的兴比之意作了简明的阐释:“梅由盛而衰,犹男女之年齿也。梅、媒声同,故诗人见梅而起兴”(《诗毛氏传疏》)。龚橙《诗本义》说“《摽有梅》,急婿也。”一个“急”字,抓住了此篇的情感基调,也揭示了全诗的旋律节奏。
全诗三章,“庶士”三见。“庶”者,众多之意;“庶士”,意谓众多的小伙子。可见这位姑娘尚无意中人。她是在向整个男性世界寻觅、催促,呼唤爱情。青春无价,然流光易逝。“真正的青春,贞洁的妙龄的青春,周身充满了新鲜的血液、体态轻盈而不可侵犯的青春,这个时期只有几个月”(《罗丹艺术论·女性美》)。如今梅子黄熟,嫁期将尽,仍夫婿无觅,不能不令人情急意迫。青春流逝,以落梅为比。“其实七兮”、“其实三兮”、“顷筐塈之”,由繁茂而衰落;这也正一遍遍在提醒“庶士”:“花枝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无名氏《金缕曲》之忧心“无花空折枝”,似乎深有《摽有梅》之遗意。
从抒情主人公的主观心态看,“急”就急在青春流逝而夫婿无觅。从诗篇的艺术结构看,“急”就急在三章复唱而一步紧逼一步。重章复唱,是《诗经》基本结构。但从诗意的表达看,有两种不同的形态,即重章之易辞申意和重章之循序渐进。《摽有梅》属于重章之循序渐进。三章重唱,却一层紧逼一层,生动有力地表现了主人公情急意迫的心理过程。首章“迨其吉兮”,尚有从容相待之意;次章“迨其今兮”,已见敦促的焦急之情;至末章“迨其谓之”,可谓真情毕露,迫不及待了。三复之下,闻声如见人。
珍惜青春,渴望爱情,是中国诗歌的母题之一。《摽有梅》作为春思求爱诗之祖,其原型意义在于建构了一种抒情模式:以花木盛衰比青春流逝,由感慨青春易逝而追求婚恋及时。
《摽有梅》作为先民的首唱之作,质朴而清新,明朗而深情。
不尽闲愁绪,萧然一室中。壁灯寒射幔,窗纸暗吟风。
余薄温难遍,宵长梦不通。无眠数更鼓,月影下庭东。
亭扁江西太史诗,名垂诗逸几经时。聿来芹泮三章古,成此花封一段奇。
翠琰影磨峰崒嵂,英辞光动水涟漪。先生多少凭栏思,寄径蓬山与凤池。
隙驹日月驰,拱木霜露莘。孤生望苍旻,永念负慈地。
内德不越阃,先铭欲存世。以兹沥丹素,延首冀嘉惠。
大匠斡九京,篇成重覃思。发函已百拜,陈庙复三喟。
石之表故阡,脩麓出光气。耿如瞻其亲,端用贻尔类。
道归统会阔,躬探玄颐秘。云章开人文,天笔垂古制。
照照训典立,亹亹伦纪备。遂登秦汉前,上与骚雅俪。
碑板落东南,贝玉失瑰异。膏濡沦朽骨,黼藻被幽隧。
史职补王明,陋巷压高位。馀波扬懿则,惧忝弗克嗣。
士恢宇宙心,学竟圣贤事。整驾期远造,为基戒中坠。
岳峻尚可攀,海深安可计。勖哉奉格言,没齿无敢替。
不假□□□□□。□□□□,□□□□□。□□□□□□□。□□□□□□□。□□□□□□□。□□□□,□□□□□。□□□□□□□。□□□□□□□。
世尊不说说,正月孟春犹寒。
迦叶不闻闻,二月仲春渐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