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川老竹未为奇,横截凉州黑玉枝。
阳燧无烟山鬼铸,蓬壶乘月浪仙吹。
一声响裂千崖石,九曲亭标二老诗。
俗耳从前听不得,壁尘蛛网故多时。
猜你喜欢
天。休使圆蟾(chán)照客眠。人何在,桂影自婵(chán)娟。
天啊,不要让这一轮圆月照得我这离家的人无法安眠。面对满月,孤身一人,心中的那个她在哪儿呢?月宫里,只有桂树的影子斑斑驳驳,无人赏看。
参考资料:
1、唐圭璋.《唐宋词选注》.北京:北京出版社,1982年4月第一版:第343页
圆蟾:圆月。蟾:蟾蜍。后来就以蟾蜍为月亮的代称。桂影:月影。婵娟:美好。这两句是说月中桂影空自婆娑,而月下却不见伊人佳影。
夜空中的一轮圆月,惯会助人哀伤快乐。人们高兴时,那明月便洒下皎洁的柔辉,为人助兴、凑趣——“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人们忧伤时,那月色也顿时变得冷幽幽的,照得人倍感凄凉,令人难耐,——“明月,明月,照得离人愁绝”(冯延巳词)。
《苍悟谣》里的这位“离人”,叫明月照得失眠了,于是他苦恼极了,呼天而叹:“天!休使圆蟾照客眠!”(圆蟾,即圆月;传说月中有蟾蜍。)意思是说老天啊,不要再让这圆月照得这我离家的人睡不着觉了!这位他乡之客本来就满怀离愁别绪;何况月下独立,又怎能不思念“隔千里兮共明月”的那一位呢?
再说,如水月光,也容易使人毫无睡意,“明月皎皎照我床”,“牵牛织女遥相望”(曹丕《燕歌行》),这怎么能睡得着呢?而那月光,又偏爱照失眠人,这真是:“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月圆之夜,本是亲人团聚之时。可是词人呢?却是月圆人未圆。难怪这位离人终于压抑不住,不得由仰天长叹了。可见,这句“天!休使圆蟾照客眠”。是经过一番千回百折的苦恼之后发出的百般无奈的叹息之词!
月光如练,然而人隔千里,这边是他乡仰望,那边是闺中独看。这位痴情人不禁异想天开了,说:月亮啊,据说你是一面宝镜,你能照出她的芳姿倩影吗?“人何在?桂影自婵娟!”他凝视着那轮明月,那嫦娥般美丽的身影在何处呢?只有桂影疏密有致,空自盘旋罢了。
此时此地,他可能情不自禁地想起他俩月下携手漫步的美好时光。然而此时呢?人却远隔千里,这多么令人愁怅啊!
这首小词通过对圆月观感,抒发出沉挚的思念之情。寥寥十六个字,然而曲折有致。这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尧臣语)的高妙描写手法,真可谓“以少胜多”了。
汉乐府里有《上邪》一曲,意思就是“天哪!”这首小词也采用这种咏叹手法,且全用口语述之,富有民谣色彩。这首小词在婉约词中,显得十分清新别致。
倦缘闲景散闲情,人未归庵户不扃。
试拨柴烟寻宿火,旋添泉水洗茶瓶。
黄花采采盈衣袖,橡实离离傍生萍。
何日一邱藏曲折,与君同伴劚青冥。
一封书寄到崖州,见说乘桴到此游。琼岛故人齐引领,碧云遥望海天秋。
禅帷偶暂辍,经筵时复登。香风韵幽磬,宝幢绚华灯。
音宣心所契,闻洽虑俱澄。愧余沦中品,知师超上乘。
篱菊苞金,井梧鸣玉,江影静涵新雁。暑退高楼,凉生广榭,画阁昼开清宴。
共报道、宝婺星,中夜光璀璨。天南现。太安人、鹤发朱颜。
酌春酒、绕膝孙曾欢恋。七十生辰,见青琐、贤郎贵显。
丹桂五枝,比燕山、未应多羡。挥玉堂彩笔,赋得仙音遥献。
楼观齐雪,正霜明天净,一雁高飞。江南倦客徙倚,目断双溪。凭阑自语,算从来、总是儿痴。青镜里,数丝点鬓,问渠何事忘归。幸有三椽茅屋,更小园随分,秋实春菲。几多清风皎月,美景良时。陶贤乐圣,尽由他、歧路危机。须信道,功名富贵,大都磨蚁醯鸡。
行行重行行,送客安西征。可邻渭城曲,巳作阳关声。
阳关去渭城,四千五百里。才闻征马嘶,初见行尘起。
行尘征马短亭前,弱柳垂杨古道边。巳怜柳叶青如线,更爱杨花白似绵。
柳叶杨花春正好,輶车且驻长安道。玉壶清酒竞芬芳,金谷艳歌殊窈窕。
徘徊共劝少留连,泯默相看两倾倒。别鹤离鸾曲易终,百鹩飞燕互西东。
摇摇翠幰城隅日,猎猎红旗野渡风。断歌零舞情难写,分手回头泪盈把。
安闲堪羡采薪人,潇洒谁如钓鱼者。天涯风物异方身,争似在家相对贫。
乡梦三更悬马首,回肠九折绕车轮。销磨岁月缘名利,鸿飞不至人偏至。
我所思兮明月同,君之出矣浮云异。龙眠古刻昏莓苔,萧郎彩笔生绡开。
销魂莫续江淹赋,好画陶潜归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