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

桃花门外三月头,有美人兮眇中洲。
泛呼木兰寂无语,举手相招老白鸥。
白鸥见人头上笠,洒洒西江雨痕湿。
足知心事两相忘,翻然飞出青蘋立。
日斜何许一笛愁,西州回首望东州。
春风吹水柳花落,不见鹤归江上楼。
楼前青青草尺许,中有能言两鹦鹉。
声声浑不说他人,祗谓祢衡骂黄祖。
猜你喜欢
江汉思归客,乾(qián)坤一腐(fǔ)儒(rú)。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病欲疏一作: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我漂泊在江汉一带,思念故土却不能归,在茫茫天地之间,我只是一个迂腐的老儒。
看着远浮天边的片云和孤悬暗夜的明月,我仿佛与云共远、与月同孤。
我虽已年老体衰,时日无多,但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面对飒飒秋风,我觉得病情渐有好转。
自古以来养老马是因为其智可用,而不是为了取其体力,因此,我虽年老多病,但还是能有所作为的。
参考资料:
1、雅瑟.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新世界出版社,2011:178-179
江汉:该诗在湖北江陵公安一带所写,因这里处在长江和汉水之间,所以诗称“江汉”。腐儒:本指迂腐而不知变通的读书人,这里是诗人的自称,含有自嘲之意。是说自己虽是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却仍然没有摆脱贫穷的下场;也有自负的意味,指乾坤中,如同自己一样的心忧黎民之人已经不多了。
“片云”两句:这句为倒装句,应是“共片云在远天,与孤月同长夜”。
落日:比喻自己已是垂暮之年。病欲苏:病都要好了。苏:康复。
存:留养。老马:诗人自比。
“江汉”句,表现出诗人客滞江汉的窘境。“思归客”三字饱含无限的辛酸,因为诗人思归而不能归,成为天涯沦落人。“乾坤”代指天地。“乾坤”句包含“自鄙而兼自负”这样两层意思,妙在“一腐儒”上冠以“乾坤”二字。“身在草野,心忧社稷,乾坤之内,此腐儒能有几人?”(《杜诗说》)黄生对这句诗的理解,是深得诗人用心的。
“片云”二句紧扣首句,对仗十分工整。通过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把他“思归”之情表现得很深沉。他由远浮天边的片云,孤悬明月的永夜,联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仿佛自己就与云、月共远同孤一样。这样就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为一片。诗人表面上是在写片云孤月,实际是在写自己:虽然远在天外,他的一片忠心却像孤月一样的皎洁。昔人认为这两句“情景相融,不能区别”,是很能说明它的特点的。
“落日”二句直承次句,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积极用世的精神。《周易》云:“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恰好说明:次句的腐儒,并非纯是诗人对自己的鄙薄。上联明明写了永夜、孤月,本联的落日,就决不是写实景,而是用作比喻。黄生指出:“落日乃借喻暮齿”,是咏怀而非写景。否则一首律诗中,既见孤月,又见落日,是自相矛盾的。他的话很有道理。落日相当于“日薄西山”的意思。“落日”句的本意,就是“暮年心犹壮”。它和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步出夏门行·龟虽寿》)的诗意,是一致的。就律诗格式说,此联用的是借对法。“落日”与“秋风”相对,但“落日”实际上是比喻“暮年”。“秋风”句是写实。“苏”有康复意。诗人飘流江汉,而对飒飒秋风,不仅没有悲秋之感,反而觉得“病欲苏”。这与李白“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的思想境界,颇为相似,表现出诗人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胡应麟《诗薮·内篇》卷四赞扬此诗的二、三联“含阔大于沉深”,是十分精当的。
“古来”二句,再一次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情怀。“老马”用了《韩非子·说林上》“老马识途”的故事:齐桓公伐孤竹返,迷惑失道。他接受管仲“老马之智可用”的建议,放老马而随之,果然“得道”。“老马”是诗人自比,“长途”代指驱驰之力。诗人指出,古人存养老马,不是取它的力,而是用他的智。我虽是一个“腐儒”,但心犹壮,病欲苏,同老马一样,并不是没有一点用处的。诗人在这里显然含有怨愤之意:莫非我真是一个毫无可取的腐儒,连一匹老马都不如么?这是诗人言外之意,是从诗句中自然流露出来的。
维摩示清羸,宴坐丈室中。静观世上人,百邪所交攻。
我有一丸药,得之无是公。人人各安乐,淡然心地空。
脱复未办此,济物存阴功。南山千岁苓,托根万丈松。
下有青青草,其名为救穷。愿君时举手,采取置药笼。
金谷已空尘。薰风祝攥舞低鸾翅,绛笼蜜炬,绿映龙盆。窈窕绣窗人睡起,临砌脉无言。慵整堕鬟,怨时迟暮,可怜憔悴,啼雨黄昏。
轻桡移花市,秋娘渡、飞浪溅湿行裙。二十四桥南北,罗荐香分。念碎劈芳心,萦思千缕,赠将幽素,偷翦重云。终待凤池归去,催咏红翻。
“风流子”,本唐教坊曲名。《挥尘录》:“周美成为溧水令,主簿之姬有色而慧,每出侑酒,美成为《风流子》以寄意。”双调,一百零九字,上片十二句,五平韵;下片十句,四平韵。
“金谷”两句。“金谷”,即金谷园,为晋石崇所筑,其址在河南洛阳西北,内多植有芍药。此言金谷园中虽然已是找不到芍药的踪迹,但芍药花早已经在民间普及开来了。所以每当初夏南风熏人之时,芍药花就会从春梦中苏醒一一含苞绽放。“国色”,本指牡丹,因为芍药花也与牡丹花相似,故兼称之。“半欹”四句,状花。此言芍药的花色有白有红,品种繁多,在其花盛开之时,简直可以引来凤凰至前展翅而舞,同庆吉祥。因为芍药、牡丹,同为花中之富贵者,而凤凰又是百鸟之王,所以词人联想到花、鸟双至共现的吉利彩头。又言芍药花红色的花瓣内能分泌出芬芳的蜜汁,绿叶扶疏衬映艳花,显得越发精神。它种植在绘有蟠龙图形的花盆里供人观赏,显得富贵而又大方。“窈窕”两句。此言美人儿在闺房中睡醒起来,踱到阶前,面对庭院中盛开的芍药花,也会被它的美丽惊呆而脉脉无言。“慵整”四句。言这位佳人自愧人不如花之娇艳,就索兴懒于梳妆打扮,任由睡后零乱的长发斜披一边,并且引动她进一步自伤:如果青春一旦过去,容颜将会更加憔悴。想着想着,不由得悲从心起,泪珠儿也像暮雨一样纷纷落下。上六句也含有以人拟花之意。上片多方设喻作譬,盛赞芍药花的美。
“轻桡”两句,闲补一笔绘出南宋时的一幅风俗画。“秋娘渡”,为渡口名,蒋捷《一剪梅》词:“秋娘渡与秦娘桥”句可证之。这里泛指所经过的渡口。此言卖花女子用小舟载着芍药花向花市驶去,途经渡口,与渡船相遇,激起来的浪花打湿了卖花女的罗裙。“二十四桥”两句。“二十四桥”,在扬州城中,而扬州在当时以盛产芍药著名于世。宋王观《扬州芍药谱》云:“扬之芍药甲天下。”并且当时的二十四桥周围遍种芍药,所以姜夔《扬州慢》词有:“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红药”,即芍药,可作为明证。“罗”,可释为周围。此是词人从眼前之花想到它的盛产之地。此言词人想起扬州二十四桥的周围,一定仍是遍植芍药,如今也有香气充斥桥的两岸了。“念碎劈”四句。此言他想到眼前盛开的芍药花,它终有凋零散乱之日。在考虑再三之下,他偷偷地剪下美丽的重瓣芍药花,去赠给一位佳人。赠白芍药花用以勉励其如白芍药之玉洁冰心;重瓣者,喻己之相思重重也。“终将”两句。“凤池”,即凤凰池,旧时中书省的所在地。此喻为作官。然词人布衣一生,终无“凤池”之望也。此处是说:遥想今后当我功成名就之时,我就会衣锦荣归留居是地,那末就可以在芍药花旁吟咏自娱,直到花瓣纷落之时才罢休。下片由花及人,词人爱花之心历历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