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凝明,澄彻。飞玉尘,布琼屑。苍云暮同,岩风晓别。
深山樵径封,远水渔舟绝。南枝忽报梅开,北户俄惊竹折。
万树有花春不红,九天无月夜长白。
猜你喜欢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碾雕白玉:茶碾是白玉雕成的。罗织红纱:茶筛是红纱制成的。
铫:煎茶器具。曲尘花:指茶汤上面的饽沫。
一字至七字诗,俗称宝塔诗,在中国古代诗中较为少见。元稹的这首宝塔诗,先后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是从茶的本性说道了人们对茶的喜爱;二是从茶的煎煮说到了人们的饮茶习俗;三是就茶的功用说到了茶能提神醒酒。翠绿,香清高,味甘鲜,耐冲泡。此茶不仅可以消暑解渴生津,而且还有激情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此诗一开头,就点出了主题是茶。接着写了茶的本性,即味香和形美。第三句是倒装句,说茶深受“诗客”和“僧家”的爱慕,茶与诗,总是相得益彰的。第四句写的是烹茶,因为古代饮的是饼茶,所以先要用白玉雕成的碾把茶叶碾碎,再用红纱制成的茶罗把茶筛分。第五句写烹茶先要在铫中煎成“黄蕊色”,尔后盛载碗中浮饽沫。第六句谈到饮茶,不但夜晚要喝,而且早上也要饮。到结尾时,指出茶的妙处,不论古人或者今人,饮茶都会谈到精神饱满,特别是酒后饮茶有助醒酒。
这首诗饶有趣味,描写上,有动人的芬芳:香叶,有楚楚的形态:嫩芽、曲尘花,还有生动的色彩:“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饮茶之时,应是夜后陪明月,晨前对朝霞,真是享受着神仙般快乐的生活,可谓“睡起有茶饴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痴绝翁》)。茶还可以洗尽古人今人之不倦,这是茶的神奇妙用。
首先要说这首诗的独特之处。元稹以宝塔的形式来排列诗歌,不仅形式特别,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也描绘了茶的形态、功用和人们对它的喜爱之情。
山,耸峻,回环。沧海上,白云间。商老深寻,谢公远攀(pān)。古岩泉滴滴,幽谷鸟关关。树岛西连陇(lǒng)塞,猿声南彻荆蛮。世人只向簪(zān)裾老,芳草空余麋鹿闲。
商老:商山四皓,东园东、绮里季等秦末隐居商山,年八十余。“谢公”句:指谢灵运喜游山玩水。岛:疑当作“鸟”。簪裾:贵宫之服饰。
梅。梅。潇洒,芳菲。玉为骨,冰为肌。姑射清绝,寿阳娇奇。
花分南北艳,寒忍雪霜欺。千树初传春信,一枝独占花魁。
谁识孤标能鉴水,除非白石更无词。
销金锅在,涌金门外,戗金船少欠西湖债。列金钗,捧金台。黄金难买青春再,范蠡也曾金铸来。金,安在哉?人,安在哉?
惊人学业,掀天势业,是英雄隽败残杯炙。鬓堪嗟,雪难遮。晚来览镜中肠热,问著老夫无话说。东,沉醉也;西,沉醉也。
大江东去,长安西去,为功名走遍天涯路。厌舟车,喜琴书。早星星鬓影瓜田暮,心待足时名便足。高,高处苦;低,低处苦。
西湖杂咏
春
山光如淀,湖光如练,一步一个生绡面。扣逋仙,访坡仙。拣西施好处都游遍,管甚月明归路远。船,休放转;杯,休放浅。
夏
晴云轻漾,熏风无浪,开樽避暑争相向。映湖光,逞新妆。笙歌鼎沸南湖荡,今夜且休回画舫。风,满座凉;莲,入梦香。
秋
疏林红叶,芙蓉将谢,天然妆点秋屏列。断霞遮,夕阳斜。山腰闪出闲亭榭,分付画船且慢者。歌,休唱彻;诗,乘兴写。
冬
同云叆叇,随车缟带,湖山化作瑶光界。且传杯,莫惊猜。是西施傅粉呈新态,千载一时真快哉!梅,也绽开;鹤,也到来。
忆旧
西山东畔,西湖南畔,醉归款段松阴惯。帽檐偏,氅衣宽。佳人争卷朱帘看,回首少年如梦残。莺,曾过眼;花,曾过眼。
筱步
携壶堪醉,拖筇堪醉,何须画舫笙歌沸。绕苏堤,旋寻题。西施已领诗人意,回首有情风万里。湖,如镜里;山,如画里。
苦雨
孤山云树,六桥烟雾,景蒙蒙不比江潮怒。淡妆梳,浅妆梳。西湖也怕西施妒,天也为他巧对付。睛,也宜画图;阴,也宜画图。
明朝遍入孤峰里,是处寻求不见师。自古上贤难出手,为伊不肯淡工夫。
垂经留教五千卷,迷人看著转迷途。凡夫贪爱将为事,少得曹溪这老卢。
一般清影照书窗,草碧花红亦自双。雨色潜教初月破,风光欲使片春降。
已劳苍帝铺烟景,尚许幽人踞水邦。走觅南邻无可诉,此中真意独盈腔。
僧舍萧疏竹苇间,开轩处处面云山。
诗家不及禅家乐,坐卧湖光百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