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径萧森万籁寒,翠涛烟縠眇苍峦。道人夜半经行处,悟入声闻向上关。
猜你喜欢
儒墨兼宗道,云泉隐旧庐。盂城今寂寞,辋水自纡馀。
内学销多累,西林易故居。深房春竹老,细雨夜钟疏。
陈迹留金地,遗文在石渠。不知登座客,谁得蔡邕书。
海上神山只远闻,图中真景识清源。云开秋色连蓬岛,雨过春阴散石门。
应有仙人骑出虎,定无逋客恨啼猿。人间岁月头空白,安得流霞共一尊。
轻舟转孤屿,幽浦漾平波。回看望佳处,归路逐鱼歌。
眼处心声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这首诗批评了缺乏现实体验的模拟文风(如西昆体、江西诗派等),指出了诗歌(文学)创作的源泉是客观现实,真情必然来自诗人的切实生活感受。元好问认为,文学作品不是作家头脑中虚构的,而是客观现实在头脑中的反映。只有像杜甫那样“亲到长安”,对客观的描写对象有了实际的接触和体验,才能激发内心的感受,写出入神的诗句。如果一味去“暗中摸索”,临摹前人的作品,是永远不可能在诗中真实地描绘出现实对象的(“总非真”)。这样,元好问就在杜甫和杜诗的影写者们中清晰地划出了一条真、假诗人地界限。
古田同井今同村,同坐杯盘到子孙。
合是田家爱元日,白头拄杖拜人门。
从古才高少识真,此公句法老尤新。世间言语浑无用,天上吹嘘却要人。
但遣前旒知妩媚,莫嫌后榻有嚬呻。梦中富贵能多少,空使清流作怒嗔。
铜龙漏下鼓初严,群动无哗睡正甜。明月窥人穿瓮牖,薄寒欺我透筠帘。
宦情暂向公馀遣,诗思多从坐久添。试问灯花何太喜,恩波揭晓定重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