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迢空同山,乃在西极巅。
玉泉荫灵芝,上有千岁仙。
安得凌风翼,相从白云间。
神仙本冥漠,天运乃推迁。
不如酌我酒,或得成自然。
田父要我语,饮者亦非贤。
愿君长独醒,加餐足高年。
猜你喜欢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杨柳乍(zhà)如丝,故园春尽时。
春归归不得,两桨松花隔。旧事逐寒潮,啼(tí)鹃(juān)恨未消。
试问我为何轻易地离别?一年能有几次圆月。北国的杨柳刚刚如长丝,家园已是三春过尽时。
春天归去我却不能归,行船松花江被江阻隔。往事悠悠像寒冷的江潮,裹啼的杜鹃怨恨未消。
参考资料:
1、张菊玲关纪新李红雨.清代满族作家诗词选:时代文艺出版社,1987年02月第1版:17页
2、弓保安.清词三百首今译: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06月第1版:248页
问君:词人自问。一年能几团圆月:指自己与家人一年能团聚多久。乍如丝:指刚刚吐出新绿时。故园:指词人家所在的北京。
春归:乘春而归家。松花:松花江。啼鹃:鹃,杜鹃,传说杜鹃啼叫声为“不如归去”。
上阕由问句起:“问君何事轻离别”,这句是词人故意模拟妻子口吻质问自己:你为何轻视离别?表面上是妻子恼我,骨子里是我谅妻子,笔致深情而委婉。接以“一年能几团圆月”句,其怅叹离多会少之情已见。词人并不是“轻离别”,只是身为康熙皇帝的一等侍卫,他随扈出行,不得不离,不得不别。“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二句出之以景语,以美好的春色反衬有家难归的悲凄。“乍如丝”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北地的季节在仲春,那么此时“故园”也就春意阑珊了。
下阕明确点出“归不得”的缘由,即扈驾从巡,身不由己。“春归归不得”一句上承“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言春尽而不能归的怅惘心情。“两桨松花隔”,南朝民歌《莫愁乐》:“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词人反其意而用之,说是因为被松花江阻隔,不能回去。表面是怨江,实际上是怨侍卫之差事阻其归家与妻子相聚。结篇二句是此时心态的描写,即追思往事,令人心寒,犹如眼前松花江水的寒潮起伏,不能平静。
全词话语直致,但内容曲折,首句的拟言和结句的用典都为本词增加深沉宛转之情,深婉感人。
青苔翠竹吾人好,穿径诛茅野老家。岂为素封增橘树,还知避世种桃花。
会因丛桂留骚客,却忆安榴逐汉槎。已有风光催物色,定甘羁旅待年华。
常时微步踏莓苔,北舍南邻镇往回。水麝薰传罗袖阔,非关寒食踏青来。
苍梧西望白云寒,此去庭闱彩袖宽。三百滩声喧过掉,万重山色入征鞍。
涉江定解湘妃佩,访古应寻葛令丹。记取离鸾弦上曲,趋庭閒听署中弹。
爱君茅屋下,向晚水溶溶。试墨书新竹,张琴和古松。
坐来闻好鸟,归去度疏钟。明日还相见,桥南贳酒醲.
君不见长安列第罗金屏,山亭水阁纷纵横。洞门落日烟雾合,回转天地迷阴晴。
又不见岷江五月蛟龙怒,雷奔直下空舲渡。千钧一发寄黄头,只尺顿殊人鬼路。
川平山远画者谁,旷朗一洗丰肥痴。涂行室偃各有适,此意只许尧民知。
纶竿未挂珊瑚树,谁识先生会心处。行看巨舸济中流,且为江山发新句。
双旌五马旧登临,北斗文章自古今。新邑弦歌开瘴户,大湖云气起甘霖。
留衣偶共山僧话,建校谁知刺史心。独上景贤楼上望,红棉花发练江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