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持木铎,高识世难群。
览照惊秋鬓,看碑见旧文。
救时曾抗牍,退迹欲眠云。
帐外横经者,清朝已立勋。
猜你喜欢
海上聚兵岁月长,比来各各置妻房;去年只苦兵丁暴,今年兼苦兵妇强。
兵妇群行掠蔬谷,田妇泣诉遭挞伤;更诬田妇相剥夺,责偿簪珥及衣裳。
薄资估尽未肯去,趣具鸡黍通酒浆。兵妇醉饱方出门,田妇泣对夫婿商:有田力耕不得食,不如弃去事戎行。
极玄真人养真处,石门隔断红尘路。玉帘今古不曾收,只有白云晚归去。
野畦新雨过,蛙杂水溅溅。
风扫竹前地,月明柳外天。
人过惊犬吠,妇绩趁蚕眠。
舍北数声橹,夜归何处船。
峭壁连崆(kōng)峒(tóng),攒(cuán)峰叠翠微。
鸟声堪驻马,林色可忘机。
怪石时侵径,轻萝乍拂(fú)衣。
路长愁作客,年老更思归。
且悦岩峦(luán)胜,宁(nìng)嗟(jiē)意绪违。
山行应未尽,谁与玩芳菲?
悬崖峭壁连接着的是崆峒,簇聚的山峰上堆着翠微。
鸟声婉转值得驻马,树色悦目可以忘机。
怪石嶙峋时时侵占道路,女萝飘荡恰好拂拭襟衣。
道路漫长愁于作客,上了年纪更是思归。
幸喜能看到岩峦胜景,还叹息什么意绪相违。
山路是那么无穷无尽,谁与我一同赏玩芳菲。
参考资料:
1、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凤凰出版社,2011:112
彭州:属剑南道,故治在今四川彭县。崆峒:大山名,在四川平武西,山谷深险,与甘肃平凉的崆峒山相似,故名。攒峰:密集、簇拥的山峰。翠微:山气呈青绿色,故日翠微。
忘机:指去除得失功利之心。
轻萝:一名松萝,地衣类植物,生深山中,呈丝状,常自树梢悬垂。拂:拭,轻轻擦过。
长:指离家远。作客:客居他乡。
岩峦胜:山景美好。岩,高峻的山。峦,小而锐的山。宁:岂可,岂能。嗟:叹息。意绪违:指年老而仕宦边远地区,不合自己的意愿。
谁与:与谁。芳菲:本谓花草的芳香,后亦指称花草。
一至四句紧扣“山行”而展开:写彭州界山脉连亘起伏,群峰如聚,层峦叠翠,勾画出西南山景雄奇秀丽之特点,诗人茕茕独行,一路山川美景美不胜收,驰荡着诗人的心魄。峭壁峻岩,峥嵘森布,其上苍松翠柏,盘根错节,如山鬼魑魈,张牙舞爪;千峰攒聚,万壑深幽,山岚轻袅,风烟恬淡。天空中飞鸟百啭千回放着歌喉,其声若仙乐,嘹亮清越,响遏行云,唱破了山林的幽寂,也唱醉了诗人。原始物态的狰狞粗朴、幽森浑莽,又和谐浑圆、劲美清丽的绝胜风光,直使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诗人不禁驻足停马,留连赏玩,赞叹不绝。
五至八句则是在前面整体描绘之基础上,攫取两幅近景写“山行”之难:怪石嶙峋,壁立于旁,偶有突兀之角伸出路旁。轻萝蔓生,缠绕于山岩峭壁间,还时不时撩人衣裳。诗笔生动如在目前。但因面临“年老”“路长”之困难又不免顿生悲愁。然诗人“思归”之愁瞬间即逝,代之以对“岩峦”胜境之欣赏。故虽与“意绪”有违,又有何值得嗟叹。自勉之意甚浓。但因“山行”未尽,愁绪终难完全排除,思乡情愁也难以遏止。
九至十二句写忧事萦怀,心绪怏怏,但置于一边,且去饱览山川锦绣,绝胜烟景,何必郁郁寡欢,使山川之玲珑秀色无人赏玩。山行逶迤,长路漫漫,无限芳菲争相逞妍供媚,吟赏不尽,无人能怀清赏之雅兴,忘机之真心,与我同游共赏,言无人共“玩芳菲”,话虽委婉,而失意甚明。
全诗以白描手法描摹了入蜀途中的见闻,继而抒发跋涉旅途之上的羁旅之思与怀乡之情,写景远近结合,声色交错,抒情多所转折起伏,以凸显诗人内心情感之曲折变化,表现了诗人独自赶路时寂寞凄凉的游子心境。
万卷藏书抵万金,翛然轩宇绝尘侵。
顺时不作荣枯想,适意元无胜负心。
蒲石疏帘真道院,柏香净几小丛林。
四时剩有閒风月,醒裹寻题醉裹吟。
吴苑晴芳野色开,客居旬日坐莓苔。山中风物谁堪侣,江上烟帆尔独来。
春井虎光沉剑壁,午钟花雨散经台。明朝南北俱尘旅,可负当尊锦瑟催。
机事都捐忆大庭,茅檐相对眼俱青。期君别后文章健,往吊沅湘屈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