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公山水老更狂,耽耽巨耳双瞳方。生涯秃笔数千管,欲与造化争毫芒。
长烟三素挂四壁,经营指点何安详。凝神净虑偶得意,一洒混沌开玄黄。
须臾三才及万类,迤逦笔下分低昂。水寒石瘦老木怪,蒹葭岸占天苍苍。
伊馀本是山间叟,对此直欲乘风翔。咫尺杳然数万里,直疑跳入壶中藏。
猜你喜欢
万里辞家事鼓鼙(pí),金陵驿路楚云西。
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你就要离开家乡,奔赴万里之外的军营,通往金陵的驿路上,楚地的白云似乎也同你一样,渐渐地向西飘去。
长江两岸的春色留不住你的脚步,青青的绿草也在为你送行。
参考资料:
1、霍松林.《历代好诗诠评》: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95页
2、禾稼.《小儿唐诗三百首》:吉林美术出版社,2002年01月:第4页
事鼓鼙:从事军务。鼓鼙,军用乐器。金陵:一般指今江苏省南京市,但唐代时把润州也称为金陵,这里即指润州。楚云西:古代楚国地方的西部,这里指送别的所在。
行客:过客;旅客。草色青青:形容草长得好(多用于形容春天的美景)。
“万里辞家事鼓鼙”是说李判官将要辞别家人与亲朋好友,不远万里到润州去从事军务。诗人想要强调的,一是行人路途的遥远;一是行人履行公务的特殊性,是要去执行军务。这便暗含了诗人为他送行的原因和忧虑。因为古代交通工具极不发达,即使最快捷的交通工具也无非是北人骑马南人乘船而己。所以古代的分别往往不是意味着“西出阳关无故人”,便是意味着“人生不相见,动辄参与商”了。更何况李判官这次是到山重水阻的润州去“事鼓鼙”。诗人一再说明行人所去之地的遥远,这里又进一步暗寓着诗人为行人命运未卜而深深忧虑。
“金陵驿路楚云西”就是从地理座标系上为我们标出李判官所去之地的方位。诗里说金陵的驿路直通楚地之西。这里的金陵即润州,因为按照唐代行政区域的划分,润州也属于金陵的辖区。
“江春不肯留行客”一方面点出了这次送别的时间是春天,另一方面诗人又移情于物,抱怨那逝者如斯的江水和一年一度的春花为什么不愿意挽留远行客。
“草色青青送马蹄”,化用了“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的意境,同时也是诗人与行者难舍难分的送行场面的真实写照。两位友人并驾驱马,踏着河畔青草缓缓前行。
全文句句、字字都倾注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忧虑与担心,以春天春草“不肯留”“送马蹄”的无情反衬出离别者内心的有情。
鸣钲辞北渚,持节下南藩。历国方询俗,寻河尚识源。
津妃歌自远,漕卒晚犹喧。行役今如此,羁怀未敢论。
尘事不留毫,谁云梦寐劳。因思四老会,今复数年高。
启閤悬灯坐,霜天夜转幽。居然剡溪兴,何异竹林游。
水落江鸿去,城孤海月流。重逢好相忆,红蓼白门秋。
杖藜访友趁萧閒,采药山深待未还。流水石桥松影合,溪童指点乱云间。
江夜月微明,梅花瘦影横。念君千里外,多少岁寒情。
梁王宅里参差见,山简池边烂熳栽。记得九霄秋月上,满庭清影覆苍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