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雪妍辞盛,垂窗怒翼开。
聊从百里佐,初露七年材。
集隼趋侯府,歌骊酬客罍。
时年无道茀,庇邑迩天台。
猜你喜欢
先生醉也,童子扶者。
有诗便写,无酒重赊(shē)。
山声野调欲唱些,俗事休说。
问青天借得松间月,陪伴今夜。
长安此时春梦热,多少豪杰。
明朝镜中头似雪,乌帽难遮。
星般大县儿难弃舍,晚入庐山社。
比及眉未攒(zǎn),腰曾折,迟了也,去官陶靖节。
先生我喝得醉了,仆童好好地搀扶着。
有诗马上就写,没有酒喝就再去赊。
山声小调想要唱一些、那些俗事咱不说,
且向青天借一些松间的明月,陪伴俺度过今夜。
长安城里这时候春梦非常热。多少英雄豪杰,
一天过后明天早晨的明镜中就白发如雪,那么点几的乌纱帽实在难遮。
多少可怜的人,星星大个县官也不能舍,晚年则才想着要出家入什么白莲社、等到你加入白莲社,
腰也经过多少次地向人折,一切都已经晚了迟了许多。看看,那才是抛弃乌纱帽的陶靖节。
参考资料:
1、李伯钦编;崇贤书院释.图解元曲三百首:黄山书社,2016.03:第234页
2、毕宝魁,尹博著.元曲三百首译注评:现代出版社,2015.06:第349页
三棒鼓声频:元代时令小调,所属官调不明,元散曲中仅曹德有出一曲。曲调弄三叠,构成急促的三棒鼓声。先生:指陶渊明。
长安:指京城。春梦热:借用“黄粱一梦”典故,意谓京城里在朝百官此刻正做耆飞黄腾达的美梦。
乌帽:指官帽。
庐山社:慧远法师在庐山东林寺创建佛门白莲社。
这首曲是作者在观赏《渊明醉归图》时,有感于社会现实,在画轴上留下了这首曲子。“先生醉也,童子扶者。有诗便写,无酒重赊,山声野调欲唱些,俗事休说。”这几句描摹了一个隐居者的形象,不禁令人想起李白的《将进酒》中“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的诗句,一杯美酒,一位隐士,兴之所至,随笔写来——这是多么惬意的场景啊!也暗中寄托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俗事”即尘俗之事,指追求功名富贵等,与下文“长安此时春梦热”相照应,讽刺了人们一心求取功名的社会现实。“多少豪杰,明朝镜中头似雪,乌帽难遮。星般大县儿难弃舍,晚入庐山社。比及眉未攒,腰曾折,迟了也,去官陶靖节。”这是规劝朝中为官者早日归隐山林,免得落下凄惨的下场。“腰曾折”一句,化用了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诗句,更加强了对这种做法的否定。这首曲通俗易懂,委婉地表达了作者追寻隐逸的情调。
来过许仙宅,复窥洪崖井。地逐灵胜高,兴接烟霞永。
伊余坐昏垫,久欲还林岭。明发囊丹砂,归欤鍊颓景。
夜夜空阶落叶横,因风随处答虫鸣。纸窗如墨每疑雨,华发成丝是此声。
兰芷江边迁客泪,蘼芜山下故人情。飘零自分无归日,略向歧途诉不平。
飞骑纷纭易水傍,羽书题处笔如杠。月支故主仍修贡,日本残兵尽乞降。
鼙鼓渔阳空大碛,戈船鸭绿静长江。经纶黄阁真谁并,一代凌烟照画
绀园佳境倚天开,幻作人间七宝台。四壁好山深似戟,一溪流水碧如苔。
烟暝禅林猿自化,香浮施钵鸟飞来。全青庭上尘襟豁,入眼江山亦壮哉。
红梅才两蕊,犹自茹春寒。出以希争睹,开应半好看。
正怜香入坐,未论实登盘。笑我迂狂甚,巡檐更倚栏。
旧家门巷绿岧嶢,尚忆狨鞯马意骄。
金凿落沮未雀浦,玉丁东上紫宸朝。
燕随往事秋萧瑟,雁带夕阳江泬寥。
九日黄华晴亦好,底须风雨又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