啬语养气海,啬食养脾土。
啬虑养心神,啬劳养筋膂。
衰年百事祛,寄息此环堵。
危如突围将,钝似滞风贾。
颠仆冀赊延,空赢待偿补。
夸虚道蟊贼,逞获命斤斧。
收君詅痴符,佩我养生主。
猜你喜欢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qǐ)者,不是养蚕人。
一个住在乡下以养蚕为生的妇女,昨天到城市里去赶集并且出售蚕丝。回来的时候,她却是泪流不断,伤心的泪水甚至把手巾都浸湿了。
因为她在都市中看到,全身穿着美丽的丝绸衣服的人,根本不是像她这样辛苦劳动的养蚕人!
参考资料:
1、田国钰.《中学生古诗文助读》: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18
市:做买卖或买卖货物地方。这里是指卖出蚕丝。巾:手巾或者其他的用来擦抹的小块布。
遍身:全身上下。罗绮:丝织品的统称。罗,素淡颜色或者质地较稀的丝织品。绮,有花纹或者图案的丝织品。在诗中,指丝绸做的衣服。
诗首两句写蚕妇的伤感。妇人昨天进城里去卖丝,回来的时候却是痛哭流泪。“泪满巾”可以看出蚕妇感情刺激之深。诗人用朴素的语言无声地揭示了社会的极端不公。通过对一个蚕妇经历与感受的叙写,表达了对下层劳动人民处境的深刻同情。诗中不着一字议论,却无声地控诉了以养蚕为生、深居僻乡的劳动妇女这一形象。蚕妇初次进城,竟发现了自己贫困终生的根源,难怪她要悲伤,要痛哭流泪了。那位蚕妇的神态、见闻、感受都写得绘声绘色、有血有肉,就以这么一个生活细节,来深刻揭露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立意深刻,构思巧妙,显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力和高度概括力。
后两句揭示蚕妇是因为有感于获而不劳、劳而不获的不合理社会现实而伤感。蚕妇之所以会痛哭流泪,是因为她看到,城里身穿丝绸服装的人,都是有权有势的富人。像她一样的劳动人民,即使养一辈子蚕,也是没有能力穿上美丽的丝绸衣服的。诗人用明显对比的手法概括封建社会阶级对立的现实,揭露统治者不劳而获的不合理现实,极有说服力。
这是一首言简意赅的讽喻诗,诗人借养蚕妇女的所见所感,把养蚕人衣不蔽体,不养蚕人却穿着满身绸缎加以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遭到剥削掠夺的不合理现象。诗中反映了劳动人民生活的悲苦,表达了诗人对养蚕农妇的同情,对不劳而获的剥削阶级的愤恨,以及对整个封建社会的控诉和鞭挞。
疮痍入梦起边愁,又值萧萧落木稠。何处征人惊雁影,谁家织妇望刀头。
杯停河朔忧时日,月照关山出戍秋。为语请缨年少者,风尘海上未曾休。
汉朝最贵文学掾,况遇明是早及瓜。
乡国无年工取友,诗书累世克承家。
斜飞聊展天南翼,逸兴应随海上槎。
闻说秦人遗中在,更寻渔父问桃花。
斥鴳意自适,举俛欢一枝。安知抟扶摇,乃有万里期。
鸣凤困高冈,愧此腹背衣。我无琼蕤浆,可以疗酒饥。
一税西南风,勉从黄鹄飞。
静华墨君天下奇,陵川仙人为赋之。遗山野史誇慧女,万古春风蝴蝶词。
岂知此巧复绝代,夜月静拂天孙丝。梦云丝雨有形外,郢斤庖刃无心时。
蔡公凛凛袖鄂姿,诸郎画戟清香诗。香奁秀发亦馀事,诗人饥眼省见稀。
敲门青灯烂红碧,布衾惊走恶睡儿。破屋犹疑翠鲸怒,短褐谁怜紫凤移。
东家健妇把锄犁,西家处女负薪归。哀哀正念诛求苦,对此无言空泪垂。
暝色复已夕,雨声全未疏。
掩关颇嗜卧,篝灯空照书。
点滴闻瓦沟,决溜鸣阶渠。
试作华屋想,未减严城居。
大江汹波浪,旷野风号呼。
那知三家村,有此一腐儒。
是身在宇宙,何适非蘧庐。
陵谷傥迁变,楼观皆空虚。
安心无秘法,绝念忘畏途。
生死尚可处,此境固有余。
今朝天气新,聚首见情真。
园木相看古,池鱼亦咏春。
山林如此酒,宇宙几何人。
堪笑尘埃世,兴怀石季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