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来朗诵剑南集,句律快心成感伤。才士无穷千载往,此翁自许一生狂。
北征向后谁知杜,南渡以前无愧唐。三百篇中关治忽,须将世教验词章。
猜你喜欢
诗界千年靡(mí)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靡靡:柔弱不振。
什九:十分之九。亘古:从古代到现在。
梁启超的《读陆放翁集》作于他一八九九年戊戌变法失败后出走日本期间,写的是读陆游诗集引起的感慨。这里所选的是其中一首。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指出千百年来诗坛柔弱不振的总趋势。在这种柔媚纤弱的风气笼罩之下,那种刚健雄直的战斗性和勇于为国家献身的精神也消亡了。所谓「兵魂销尽国魂空」是「靡靡风」最突出的表现。作者格外强调这一点,乃在为下两句蓄势,抹倒「诗界千年」,正是为了突出一人。「集中十九从军乐」指诗题给出的《陆放翁集》。在「兵魂销尽国魂空」的「千年」诗界,唯有陆游的诗集里,十分之九都是抒写卫国从军的渴望和欢慰的。所以末句「亘古男儿一放翁」,使足笔力推崇陆游是从古至今的诗人中一个真正的男子汉。诗末梁启超自注云:「中国诗家无不言从军苦者,惟放翁则慕为国殇,至老不衰」,将诗意说得就更明确了。全诗写得极为概括凝练,雄直警策,这些都表现为「诗界千年」同「一放翁」的艺术对比所显示出的鲜明性。
梁启超格外推崇爱国主义和为国而战的「尚武精神」,他认为「中国人无尚武精神」,表现在诗里,则所谓「诗界千年靡靡风」,因而他倡导「诗界革命」,欲改造文学,振作民气,达到救国拯民的目的。这首诗可说是其发自心声之作。
决科腾踏无前勇,比牒联飞第一流。召直毫端准谟诰,甄评皮里韫阳秋。
槐班鼎辅膺荣柬,玉陛封章究远猷。楚挽凄酸泄遗恨,柏台金殿望隆优。
封侯无骨登淩烟,食肉无相当万钱。
君看檐下偃蹇者,如何头上著貂蝉。
雅宜置之一丘壑,了此三生梅竹缘。
云岩霜落月照水,有美玉树临风前。
影窥疏棂香破梦,隐几维摩起幽禅。
杖藜徐步绕千匝,一笑与花俱欲仙。
呼童秉烛进诗具,折香来荐冰壶泉。
少陵此兴隔千岁,顾我素好亦同然。
但觉搜肠乏妙语,也拟著句开云笺。
床头盎盎春有味,案上泠泠风入弦。
人生适意政须尔,何用底死浮名牵。
是图落笔有妙解,先事立意非徒传。
草堂之赀吾办久,不学杜老长乞怜。
甫里下田傥逢年,便判百斛买江天。
淡烟轻霭濛濛,望中乍歇凝晴昼。才惊一霎催花,还又随风过了。清带梨梢,晕含桃脸,添春多少。向海棠点点,香红染遍,分明是、胭脂透。无奈芳心滴碎,阻游人、踏青携手。檐头线断,空中丝乱,才晴却又。帘幕闲垂处,轻风送、一番寒峭。正留君不住,潇潇更下黄昏後。
点{左黑有南}今谁妙,波戈古莫稽。
要令识陈马,不是厌家难。
邺瓦玄云湿,溪藤暮雨凄。
婢无鹅可换,万一付归奚。
玉刷清秋迥,雪翻碧海孤。无因击大野,仄立动愁湖。
东倾雉堞北崩墙,血肉长城筑更强。众寡悬殊攻守异,孤城屹立岂寻常。